
口诛笔伐,汉语成语,拼音是kǒu zhū bǐ fá,意思来自是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出自宋·陈亮《畏羞于君子》。
- 中文名 口诛笔伐
- 外文名 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
- 拼音 kǒu zhū bǐ fá
- 出处 宋·陈亮《畏羞于君子》
- 注音 ㄎㄡˇ ㄓㄨ ㄅㄧˇ ㄈㄚˊ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示例
是真是假,是正是错,文章俱在,无法逃罪,只好让后世的读者口诛笔伐了。----《〈真话集〉后记》(巴金)
这迫简关章载拿任地职令宪回的招待休士,我并未接到通知,时间地址,全不知道,怎么能到?即使邀而不到,也许有别种的原因,当口诛笔伐之前,似乎也需略加考察。----《南来自腔北调集·给文学社信》(鲁迅)
成语辨析
近义词
大360百科张挞伐
反义词
歌功颂乐均德
成语出处
宋·陈亮证导卷吧适《畏羞于君子》:"此带电晶乎权适北府权客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来自门闺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