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论语正宗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比较集中语龙吧层零信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与思想的一部书。《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的一部人人必读书。

  • 书名 论语正宗
  • 作者 马恒君
  • 类别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年1月1日

内容简介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自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智慧生。这是一本中国人都充钟宗食约独应该读的经典。皓首穷经数十载,原汁原味解论语。慧通百家烛今古,心存天道仰圣贤。...

作者介绍

  马恒君,男,1944年1月出生。古汉语与古文献研究专家。现任河北师范大360百科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潜心研究易经与玄学思想数十载。出版专著有《周易辨正》、《周易》(全文注释本)(本书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1992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周易正宗》、《庄子正宗》,以及与人合作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前言

  孔子(前55l~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被当成显学,但又一直被当成诸子百家之一。在百家争鸣中,历史选择了孔子,到汉朝便登上了"独尊"的地位,转逐翻被尊奉了两千多年,影响渗透到我国的方方面面,孔子也就成了来自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是殷商后裔宋微子的后代。周灭商之后,分封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在贵族360百科的纷争中被华督杀害,孔子的曾祖孔防叔为了躲避华氏的迫害笔把它步回率,才迁居到鲁国。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氏徵在生孔子。孔子出生后,三岁上死了父亲,与母施青创土修甚手最课个士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在年轻的时候,孔子做过委吏(管味值举频烈谈盟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蓄息)等低微的小官,没有受到重视,孔子便开始了授徒讲学。到鲁定公时,孔子做过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主管司法)。定公十年孔子五十二岁,以大司寇身份代理相事,政治生涯到了巅峰时期,但时间比较短暂,因为与鲁国的学长充实权派人物季氏政见不同,孔子晶测满缺乱实班个引离职去周游列国,先后到过齐、卫、宋、陈、蔡、楚,希望能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都没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专一办教育,整理文献。经孔子整理的文献有《诗胡促未包没尔经》、《尚书》、《礼》、《乐》,孔子还收集了各国史料,撰写了《春秋》。他的学生也累计达到三千多精数如写阻区沉乙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这是孔子在历史匕最辉煌的贡献。

  孔子有感于时代另判吃在请吃联刑的混乱,力图建立社会的合理秩序。在对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他提出的仁,实际上是一种公益的思想,按公益的要求判定人道之当然,这就是义。义的秩序就是礼。他认为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就是孝和诚,把孝推广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就是忠,把诚推广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就是信。当然误利红情长批怕座画意,时代不同,在判定怎样才算合理上,孔子与我们当下的认识会有不同,但他主张公益,提倡合理的原则并没有错,他的学说对我们建立现代文明仍有积极作用。要说歌失学孔子思想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孔子受封建宗法制的局限,等级观念太强,二是对妇女的看法过写停酸如护垂罪案满于偏激。现代人读《论语》,危许判这两点尤其应格外注意。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成书的。流传到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印似求假找婷聚造优》、《古文论语》三种本子。东汉时期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校了其他本子,并作了注释,流传开来,成为一个公认的本子。之后给《论语》作注的人很多,影响较大的有三国时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的《论语义疏》,宋朝的邢昺把前人的成果和自己的见解汇集成《论语注疏》,被收入《十三经注疏》里,除此之外,宋朝还有朱熹的《论语集注》。到了清代刘宝楠博采众家之长撰写了《论语正义》。我这次对《论语》的解读,依据的底本就是《十三经注疏》本和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本。在封建社会,《论语》是文人心目中的金科玉律,所以在注释中难免一些溢美曲说之辞。重新解读,一是想为现代人扫清文字障碍,另一个目的就是想抹去旧注在《论语》上外加的颜色。

  现代人的注本,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影响较大,杨先生的注释甚为精审,大多数的讲法都可取。这次解读,篇章的划分也一依旧例,遵照不改。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杨先生在《导言》里说,《论语》"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连"。这就与《论语》的实际不大符合了。古今对《论语》的注释出了较多误会,恐怕主要也是因为这一点。真正的情况如何,还须《论语》的内证才更为可靠。

  无论谁来解读《论语》,还是以还原孔子的真实面目为可贵。至于有些著作,从《论语》引出话题,申发开去,纵横捭阖,畅谈精深的道理,那又是另一种有价值的大作了。我国原有"五经注我"的传统,这也无可厚非。请读者自己去选择吧。

本书目录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论语正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