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工技术:电工学》是2005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厚辉。
- 书名 电工技术:电工学
- 作者 方厚辉
-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 页数 340 页
内容提要:
来自全书分为3篇,共13章。第1篇为电路,内容包括跟去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电路的暂态分析等。第2篇为传动与控制,内容包括磁路与变压器,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电动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等。第3篇为电工测量与安全用电。本书主要特点是内容精炼,起点高,知识新,系统性和实用性强。
汉 本书作者方厚辉,出版社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01月,ISBN:9787563508310 [十位:756350360百科8317]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制定的"电工技术(电工学I)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高等学校非电专业理工科学生编写的21世纪课程教材。
本书可作... [显示全部]
图书目录:
绪论
第1篇 电路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父 1.3 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4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支路电流法
1须道袁矛.7 节点电压法
1.8 叠加原理
1.9 等效电源定理
1.10 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1.11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
1.12 非线性电阻之地批翻沿苗独善改皇电路的分析
习题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艺眼镇女义病井但掌个示... [显示全部]
图书信息2
书名:电工技术(双语版)--电工学(上册)
区无伯岁书号:9787302232759
作者:汤春明等

定来自价:30元
出版日期:2011-4-7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正360百科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推电路的暂态分析、磁路和变压器、电动机和电气控制技术,共8章。本书主要内花千父容使用中文编写,其中专女原苏硫负业术语附有英文对照、书中的例题、习题等内容使用英文编写。本书的姊妹篇《电子技术》内容包括基本半导体器件马排千相次系按征印、基本放大电路、升热集成运算放大器、功率电子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技术、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和ED留业伤移组A技术概述共10章,宜与本书配套使用。
本书概念描述清晰易懂; 内容新颖实用,贴近工程实际。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非电类各专业(机械、材料、工程力学、核、测则良高西宁干体报量、机电一体化、经贸管理、南江英科满红真未生运输、土木建筑等)相关课程的教材,特别适合开设双语电工学序激课程的院校使用; 也可作为职业大学、成人教审干犯迫省念乎面祖苗编育大学、电视大学和网络教育等同鲁众星病耐类专业的教材; 还可以作为友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文曲习参考资料。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人才流动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的发展正趋向于教育方式的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探协显互走游化。电工学作为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本科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针对国内培养的本科生到国外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我们推出了这套《电工学》双语教材。本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电工技术》,下册为《电子技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服源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电工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多年从事电工学教学且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编写。
本册为《电工技术》。编者在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同委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守一牛指样弦学经验,对教材内容和章节顺序作了精心安排,精选、精画了相应的图、表,写作风格力求通俗易懂。本册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电源的等效变换及非线性电阻电路等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包括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谐振、功率因数的提高和非正弦交流电路等),三相电路(包括三相电源的产生、连接、功率的计算以及供配电及用电安全等),电路的暂态分析(包括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计算、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和三要素法等),磁路和变压器(包括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交流铁芯线圈和变压器等),电动机(包括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运行和机械特性等,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启动,步进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伺服电动机以及如何选择电动机等),电气控制(包括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时间控制、行程控制、顺序控制、软启动及其变频调速和可编程控制器等),共8章。下册《电子技术》内容包括基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功率电子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技术、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和EDA技术概述,共10章,宜与本书配套使用。
本书采用中英双语。在原理和理论介绍过程中,以中文为主,其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则有英文对照,所有的例题及习题均使用英文。书中在每章的最后一节增加了Practical Perspective,主要介绍与该章基本理论有关的一些实际应用电路和产品,该节内容全部采用英文,可作为启发式教学的讨论内容,这些原汁原味的英文介绍性内容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英文阅读资料,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章的结尾有一个英文的Summary,总结该章内容。每章后面的习题使用了英文,其中精选了一些实际应用电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套的实验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另外,
词汇表中汇总了全书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及在书中第一次出现的章节号,以方便学生迅速查找。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非电类各专业(机械、材料、工程力学、核、测量、机电一体化、经贸管理、运输、土木建筑等)相关课程的教材,特别适合开设双语电工学课程的院校使用,也可作为职业大学、成人教育大学、电视大学和网络教育等同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资料。本教材可供32~64学时教学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根据技术发展的最新需要,我们增设了一些选修内容(在目录中标注了"*"),力求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本书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汤春明教授负责统稿、定稿。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马惠珠教授编写了本书的第1,2章,汤春明教授编写了第3~5章,
张忠民副教授编写了第6~8章。在三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年多终于完成了全书的编写工作。尽管全书每一章中的内容和组织都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后才定稿,并经过一学期的试用,但由于
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衷心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石磊编辑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学院的刘平教授、于险波同志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工作。
编者2010年10月
目录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
1.1电路和电路的模型
1.1.1电路
1.1.2电路模型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参考方向
1.2.1电流
1.2.2电位
1.2.3电压
1.2.4电动势
1.2.5电功率
1.3欧姆定律
1.4电路的理想元件
1.4.1理想无源元件
1.4.2理想电源元件
1.5电路的实际元件
1.5.1实际无源元件
1.5.2实际电源模型
1.6电路的工作状态
1.6.1有载状态
1.6.2开路
1.6.3短路
1.7Practical Perspective: Electrical Circuits
Summary
Problems
第2章电路分析基础
2.1基尔霍夫定律
2.1.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2.1.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2电阻的串联与分压电路
2.2.1电阻的串联
2.2.2分压电路
2.3电阻的并联与分流电路
2.3.1电阻的并联
2.3.2分流电路
2.4支路电流法
2.5叠加原理
2.6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2.6.1戴维南定理
2.6.2诺顿定理
2.7电源的等效变换
*2.8非线性电阻电路
2.8.1线性电阻
2.8.2非线性电阻
2.8.3非线性电阻电路
2.9Practical Perspective: Digital?to?analog Resistive Ladder
Summary
Problems
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
3.1正弦量的三要素
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3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3.4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3.5阻抗的串联、并联与混联
3.6正弦交流电路中的谐振
3.6.1串联谐振
3.6.2并联谐振
3.7功率因数的提高
3.7.1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因
3.7.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8非正弦交流电路
3.8.1非正弦周期波的谐波的概念
3.8.2谐波分析的方法
3.8.3波形对称性与所含谐波分量的关系
3.8.4频谱的概念
3.8.5非正弦周期波的直流分量与有效值
3.8.6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计算
3.8.7非正弦交流电路平均功率的计算
3.9Practical Perspective: "120 V at 60 Hz" versus "220 V at 50 Hz"
Summary
Problems
第4章三相电路
4.1三相电源
4.1.1三相电源概述
4.1.2三相电源的星形连接
4.2三相负载
4.3三相电路的功率
4.4供配电及用电安全
4.4.1电力系统概述
4.4.2安全用电
4.5Practical Perspective: Residential Generators Usage
Summary
Problems
第5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5.1换路定则与初始值
5.2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
5.2.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2.3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3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5.4RC电路对矩形脉冲的响应
5.4.1微分电路
5.4.2积分电路
5.5Practical Perspective: Electronics and the Art of Automotive Maintenance
Summary
Problems
第6章磁路和变压器
6.1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6.1.1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6.1.2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及其应用
6.1.3磁路的基本定律
6.2交流铁芯线圈
6.2.1电磁关系
6.2.2电压、电流关系
6.2.3功率损耗
6.2.4等效电路
6.3变压器
6.3.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6.3.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3.3变压器的外特性
6.3.4变压器的损耗与效率
6.3.5变压器的绕组极性
6.3.6特殊变压器
6.4Practical Perspective: Electric Power Transformer Usage
Summary
Problems
第7章电动机
7.1三相异步电动机
7.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7.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7.1.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和额定值
7.1.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机械特性
7.1.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7.2单相异步电动机
7.2.1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7.2.2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7.3步进电动机
7.3.1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3.2小步距角的步进电动机
*7.4直流电动机
7.4.1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铭牌参数
7.4.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7.4.3直流电动机的分类和机械特性
7.4.4直流电动机的运行
*7.5伺服电动机
7.5.1交流伺服电动机
7.5.2直流伺服电动机
*7.6电动机的选择
7.6.1电动机的发热与冷却
7.6.2电动机的绝缘材料和允许温升
7.6.3电动机的工作方式
7.6.4电动机的负载功率计算
7.6.5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7.7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DSP in Motor Control
Summary
Problems
第8章电气控制技术
8.1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8.1.1开关电器
8.1.2触头
8.1.3继电器
8.2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
8.2.1启动和正反转控制电路
8.2.2时间控制和行程控制
8.2.3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8.2.4异步电动机的软启动
8.2.5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
8.3可编程控制器
8.3.1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8.3.2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和编程
8.3.3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8.4Practical Perspective: PLC Application: Mixing Process
Summary
Problems
词汇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