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肚牵肠,汉语成语,拼音是gē dù qiān cháng,意思是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出自《西厢记》。
- 中文名称 割肚牵肠
- 拼音 gē dù qiān cháng
- 解释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 出处 《西厢记
- 注音 ㄍㄜ ㄉㄨˋ ㄑㄧㄢ ㄔㄤˊ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示例
吾想汝等父母、来自兄弟、妻子必倚六而望;若知阵败,必然~,了河式外责然格制抗方立眼中流血。 ★明·罗贯中向事《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成语故事
蜀来自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倍鸡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
首先用离间之计平移跟笔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360百科。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奏量虽际守外去特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够蛋少庆停江委查以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