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遥参亭

"遥参亭"是岱庙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的第一组建筑,实为岱庙的入口。

  • 中文名称 遥参亭
  • 所属建筑群 岱庙建筑群
  • 周边 北轴线直抵泰顶的"南天门"
  • 地理位置 泰安

发展历史

  "遥参亭"是岱庙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的第一组建筑,实为岱庙的入口。自此向北轴线直抵泰顶的"南天门",古代帝王凡有事於今重业绝拿油岱宗,均先在此"草参",再入庙祭祀。"遥参亭"前临御街,清乾隆三十五睥在门前建造石坊,额上刻字"遥参亭"。

  清光绪六年在坊前增建方石垒砌的双龙池。池前来自石碑----《双龙 池碑》和《万古流芳碑》均系同期建造的记事碑。此地是岱庙的第一个景观。石碑、龙池、洲娘队果晚异之演错多石坊,以及背后"三座门"式歇山顶的南山门,加上铁狮与旗杆的陪杂和古槐的烘托,气势巍然。由此极目远眺,岱顶历历在目。

主要景点

  " 遥参轮行亭"是一组独立的建筑,但与岱庙在内涵上又是统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庙神秘而庄严的气氛烘托得犯欢常互积掉伟失更加浓厚。这种既独立又统一的建筑风格,不仅在五岳中独树一360百科帜,在中国现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见的。遥参亭在唐代曾叫"遥参门",民间曾有"参拜泰山神,先拜遥参门"之说。当您游览岱庙时,也应首先从遥参亭开始。

岱庙前庭

  遥参亭为岱庙前庭,旧称草参门、 草参亭。古人凡有事于泰山,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亭为二进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时祀碧霞元君;两侧交延河为东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张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触唱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门内东侧有1990年立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李白登岱六首》诗碑。

  风景名胜亭前有石坊,额书"遥参亭"。两侧铁狮对峙,旗杆高竖。坊前为双龙池,清光绪六年(1880年)便号松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为通天功通杂药宣四实升街,池西有唐槐一株,池北有1929年立《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

庙后庭

  亭后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 清康熙年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庙时创建,并撰书楹轴校她起跑混与节联:"峻极于天,赞化体采径冷运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岱庙坊北是岱庙,胶殖危粉下黄南北轴线上贯穿着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叶分五路从顾、厚载门,东侧辅以汉柏院、东御座,西侧佐以唐槐院、雨花道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遥参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