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2011年0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魏光惠。该书介绍了西汉和东汉词语附加、量词、否定句中代宾位置来自、动趋式和被动式等语法专题进行细致的描硫算鱼岁反联衡需油写和比较。
- 中文名称 两汉语法比较研究
- 作者 魏光惠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08月
- 页数 246 页
信息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04并车左到陈划守银陆0270204
纸 张:胶版纸
页 数:246
开 本:16开
简介
本书利用西汉和东汉的详尽的共时和后时语料,对两个时期词语附加、量词、否定句中代来自宾位置、动趋式和被动式等语法专题进行细致的描写和比较。两个时期的语法存在许多相同之处,而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东汉出顺总酒史现了大量新兴的副词、形容词、动词、名词、代词附课加成分。遭受类被动式在东汉时期出现并居被动式的首位,而同是在先秦和西汉使用频率很高的"为"类被动式和"于" 类被动式的使用比例明显减少。"被"字句的表达法逐渐完备。在先秦时期占优势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西汉时期开始衰减,东汉时期则基本已经消失。在西汉时期"来"和"去"用在其他动词后构成连动结构,但是在东汉时期部分已经虚化为趋向补语,在东汉时期动趋式已经出现了。从数量上看,无论是名量词还是动量词,东汉都在西汉的基础上增加很多。以扬雄为代表的两汉之际的文人作品,和当时的口语作品在语法方面已经出现分歧,说明文言和口语在两汉之际已经分离。东汉已经初步具备了中古时期汉语的很多语法特征,从语法的角度来说,东汉应该看作是中古的一部分,而西汉,和先秦的语法360百科相比有发展,但是和东汉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可以看作是上古汉语的晚期。
作者
魏兆惠,女,汉族,湖北枣阳人。2005年次判常质触袁万手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史。曾在《文史哲》、《语言研究》、《汉语学报》、《中国语文研究》(香港)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一项,并多次参与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两汉时期的词语附加现象比较
第二章 两汉时期来自的量词比较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被动式比较
第四章 两汉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实语位置比较
第五章 两汉时期趋向补语比较--以"来"和"去"为例
第六章 两汉之交文人作品的语法特徽--以掦雄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