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中医药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考根行存道ional C来自hinese Medicine),简称“天中”,位于天津市,是国英酒概则过还家“双一流”苗守洋补仍止类否建设高校,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三方共建高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成员单位;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就司游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360百科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设。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设有12个学院、4个学部,覆盖6个学科门类的28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在编教职工3700人,本科生近万人,研究生近4000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000人。
- 中文名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所属地区 中国 天津
- 外文名称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主要院系 中医学院 ,中药学院,针灸学院,护理学院,管理学院,语言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国际学院等
- 简称 天中,TUTCM
历史沿革
195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
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360百科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时名为天话征记维止津中医学院。
2006年经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学难供识校有10个省部级重很益基欢绝下却生职点实验室。
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意大利卫生部共建: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验终检扬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剂学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
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经席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省级:天津市中药药理学重点实严杀司流武尔验室、天津市针灸学重早获触到信介呀优款识点实验室 、天津市中药化学与分析重点实验室、中药注射剂产学研合作组织
科研成果
2004-2008年,学校共承担国更现略尔家级项目85项。其中包括:国笔酸气后岁右死委背机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办操可笑死套粒吃种3"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工西怀长四谁混比至轻目1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4项。 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5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总藏书62万余册,生均84.4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另有中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及其它电子资源18种。其中,中医古籍藏书2.2万余册,近1700种。其中珍善本239部。出版年代自15~18世纪,包括元、明、派味玉清各代的木刻、铜活才南纸晶起底督又龙县官字、木活字、刻石拓片、手抄本及未曾刻印的稿本。装祯形式多为线装本,书套、书箱式。
学术期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CN:12-1391/R)创刊于1982年9月,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性期刊,为天津市教委职称评审认定的核心期刊。色来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CA)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话虽略参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光盘版)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
办学条件
师资力来自量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教职工3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43人,其中频阻情京王根战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有终兵映沉弱、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名博士360百科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有1水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级比希教学团队。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姓名 | 职务 |
---|---|
张伯礼 |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
石学敏 |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 |
刘昌孝 | 天津药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 带头认以个随人 | 审批时间 |
---|---|---|
针灸学教学团队 | 石学敏 | 2008 |
- 天津市级教计起创写情防解学团队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审批略要顶评专度微内下时间 |
---|---|---|
医学人文素质系列课程教自学团队 | 张金钟 | 苏松2010 |
院系专业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9个已计促钢指众时许林学院、4个教学部、1个在建学院,有6个附属医院,单设研究生院。共有18个本科专业。
- 专业
专业 | 学制 | 华帮章条学院 |
---|---|---|
中医学类(本硕连读) | 七 | 中内秋货鲁配医学院 |
中医学(中医临床失传承班) | 五 | |
中医学(美容方向) | 五 | |
察器冷怀前工位请皇态中西医临床医学 | 打鸡们好往四害满提业门 五 | |
中医学(中西医骨伤方向) | 七 | 针灸学院 |
中医学(涉外针灸方向 事必英语)外院 | 七 | |
中医学(涉外针灸方向 日语)外院 | 七 | |
中医学(康复医学方向) | 五 | |
针灸推拿学 | 五 | |
康复治疗学 | 四 | |
护理学(涉外护理方向 英语) | 四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涉外护理方向 日没套职范语) | 四 | |
护理学 | 四 | |
护理学(特需护理方向) | 四 | |
临床药学 | 五 | 中药学院 |
药学 | 四 | |
中药学 | 四 | |
药物制剂 | 四 |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四 | |
制药工程(中药制药方向) | 四 | |
应用心理学 | 四 | 人文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 | 四 | |
市场营销(国际营销方向) | 四 |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 四 | |
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 | 四 | |
汉语言 | 四 | 语言文化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四 | 体育健康学院 |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临床评价、中医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工程学、中药学、中药制药工程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护理学
学科名称 | 所属学科 | 学科带头人 |
---|---|---|
针灸推拿学 | 中医学 | 石学敏院士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学 | 张伯礼院士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
天津市重点学科: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4门。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
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中药学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中心、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 、 方剂学精品课程 、针灸学精品课程、中医儿科学精品课程
- 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验针灸学新学科研究 》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养针灸新人才》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另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汇通融合、创新实践-- 实验针灸学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获奖作品 :《现代针灸铜人--经穴学学习及针刺安全性训练系统》,荣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SimMan中医模拟系统》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针灸腧穴实用取穴法》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三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学校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丹麦、冰岛、英国、瑞士等近20个国家30多个大学、科研院所、医学学术团体建立了学术关系。在研项目合作方面开展了多元化的合作方。
文化传统
校训
"进德修业,继承创新"。
进德:就有为医学献身的职业操守,有良好的医德,有为大众服务的精神 。

修业:就是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医药学的知识更新很快,好的经验也会不断涌现,要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经验,给患者最好的服务。
继承:"师承"是学好中医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中医精粹需要通过继承传统才能发扬光大。
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总结,更新技术了手段,促进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进步。
社团
截至2013年底,学校共有各类社团50余个,其中药膳协会、针灸协会为学校特色社团。邀请学校对药膳极有研究的老师讲述药膳与美容、药膳与减肥等内容。并且请中国药膳研究会天津培训中心的老师为学生开展品尝课,教授会员药膳烹制的知识,锻炼会员的动手能力。举办药膳烹制大赛,使会员既掌握药膳知识,又能掌握烹制技能。
学校领导

书记:李庆和
校长:张伯礼
副书记:杨清海
常务副校长:高秀梅
纪委书记:张福兰
副校长:于 越、刘红军、周桂桐、孙晓雷 ,孟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