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龇牙咧嘴,汉语成语,拼音是zī yá liě zuǐ,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出自吴承恩《西游记》。
- 中文名称 龇牙咧嘴
- 拼音 zī yá liě zuǐ
- 注音 ㄗ ㄧㄚˊ ㄌㄧㄝˇ ㄗㄨㄟˇ
-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龇牙咧嘴道:'不来自好吃!不好吃!'"
成语辨析
【近义词】:挤眉弄眼、咨牙俫嘴、龇牙裂嘴
【歇后语】: 烤熟的听众凯月整情单模纸毫仅羊头;庙前的石狮子
【灯谜】: 城隍庙里的360百科判官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的外貌
示例
糜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峻青《秋色赋·故乡杂忆》
列夫·托尔斯泰《跳水》:爬象领击酒周养挥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勾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