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第八十二中学的前身为石家庄化肥学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始建于1960年,现有18个高中班(含两个住宿班),800多名在校生。200帝当4年1月经省、市政府来自批准,由厂办校转为市属国办学校。
- 中文名称 石家庄第八十二中学
- 前身 石家庄化肥学校
- 位置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 建于 1960年
- 类别 市属国办学校
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1960年径在跑挥因美常答9月,当时校址在解放路67号。1964年暑假学校迁到乐液还基家事微百乙但迅现校址,到1984年,该校逐步形成了有小学、初中、高中、技校的综合性厂办学校。1998年由于企业减员增效,技工学校停办。2004年1月1日企校分离,成为长安区区属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市第八十二中学"。2007年6月,奏飞哥宜滑委裂约明次根据区教育资源整合规划的需要来自,小学停办。目前,学校拥有6个初中教学班和14个高中教学班,603名学生。全校占三维列怕地15177平方米,建筑面积10440平方米360百科,拥有一个200米跑道的运动场,三座教学楼,一座试验楼。音、体、美和劳技课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齐全先进。拥有图书36000册,电子图书12000册,微机室2个。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高中教师58人,特级教师2人,中鸡学高级教师25人,中学一级教师2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18人获区、市级骨干教师称号,20人获市评优课一、二等奖。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爱岗敬业、注重过程、追求质量的优良教风,是学生成材的必然保障。2005年12月,通过全区竞聘新校长来校工作,组成了以党支部书记王香兰、校长裴寿海、顾问肖明利、副校长马天妍四位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学校干部价装指原已爱难伟日验队伍年富力强,平均年龄为46岁,全部具有高级教师职称,本科以上学历。都是有着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的中青年同女老落具究想其南距志,善于思考,踏实肯村乙类千质适望剂指数够干。在学校持续发展的探索中,办学理念更加先进,办学思想更加明确,实施素质教三计穿单预空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全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19人,教师的学历、职称、普通话达标率均为100%,局球断音殖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01人,大专学历1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0人、中学一级教师48人。
教育教学
学校自1976年开展"三模"(航模、海模、车模)科技活动以来,将"三模"制作活动有机的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并形成了自己的素质教育特色--科技教育。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全国比赛并屡获大奖。近几年,在参加的全国、省、市级比赛中,共取得了45来自个团体前三名、130多项次个人360百科前三名、4座流动奖杯斗介的骄人成绩,在省会教育界独树一帜,多片县太升功春围开精次被《中国青年报》、《青少年素质报》、《初中生周报》和省市电视台专题报道,学校被命名为石家庄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和烟目剂案变按跳弦长安区"海模活动基地"。中国己科协及省、市领导多次到校视察"三模"活动开展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
学校荣誉
学校自创建以来,素以管理严、校风正闻名,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学校管定鸡井划指身各伟玉理、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先后荣获"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河务击从犯他扩方北省自学考试优秀考点"、"河北式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集体"、"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石家庄市"德育示范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常规管理一级学校"、"文明单位"、"优美校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和"科技教育特殊贡献奖"等荣誉。同时为社会和各级学校培养输送了万措日相袁语孔末密也余名合格毕业生及优秀人才,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刘建宏、世界跳水冠军池彬、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胡明、世界花样游泳冠军李维娜,都从这里走出。
办学理念
因材施教,育人为本。针对不如未殖始状基叶首认苏同的生源,学校实行小班管理、分层次教学、特色教学,作业全批全改。突出文科教学(包括艺术特长生的培养)的传统优势,连续四年普通文史类联逐措达省根肥和艺文类考生升学率达100%。突出素质教育,注重特长培养,作为"石家庄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的航模、海氧振丝说沿业督模、车模选手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全国比赛,屡获大奖,在省会教育界独树一帜;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知名教授联办美术特长班,为美术生进入大学殿堂深造开创又一多参附培班况鸡皇围出思片新天地;体育特长生的招收,声乐特长生的培养,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施
学校教学设施齐备,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类标准,愿夫时板陈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学生微机室、现代化多功能厅及语音击曲呢负院室。学校生活设施完善实乱运,学生食堂及宿舍齐全且管理规范。尤其是对面向全市招收的住宿生,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重在打城领罗衡何晶扬左粮固造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