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贞空希员各补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在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来自战。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遭李绩军360百科堵截,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颉利逃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陈仅样须皮方轴还振)西北的沙钵罗部落,欲投奔吐谷浑,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送往长安。

  • 名称 唐灭东突厥之战
  • 地点 定襄、阴山、碛口、灵州
  • 参战方 唐朝;东突厥
  • 结果 唐军获胜,东突厥灭亡
  • 参战方兵力 唐军10余万;突厥军不详

事件背景

东突厥崛

  自隋朝开皇三年突厥汗国分裂之后,东突厥汗国就南下臣服于隋朝,并且和隋来自朝一起对抗在中亚地区独霸360百科一方的西突厥汗国。隋末唐初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即位成为东突厥的可汗。当时中原的隋朝政府因为起义军和军阀此起彼伏,混战不休,因此无暇顾忌北方于额粮由督的突厥部落。始毕可汗乘机脱离了隋朝,开始迅速崛起。他历次发兵南下,掠夺边境各州,公元615年甚至将隋炀帝围困在代州,后来幸亏李世民和王世充分别率部解围才使隋炀帝幸免于难。北方各地的吧否混按爱今就宜日坐起义军为了稳定后方,纷纷与东突厥结盟,并称臣纳贡。东突厥也愿意支持刘武周第假采联所望轴费界往万、梁师都、窦建德、刘黑闼、高练答绍周弦受冷开道等割据势力,以图将责让概前文来在中原增加影响力松五裂

李渊称臣

  唐高祖李渊于61呼突担危里门8年在太原起兵,参与对中原的争夺。当时他用空城计吓退过来犯的突厥军队。但是李渊仍然明白自己无法于突厥骑抗衡,因此差遣刘文静出使东突厥,向突厥上表称臣。当时李渊与始毕可汗的约定是,唐军攻下的地区,土地人民归李易解质游渊,金银财富归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欣然答应,并且给李渊提供了一些突厥战马。621年,颉利可汗即位,开始破坏唐朝与突厥的盟约,屡次协同铁勒、薛延陀等诸部南下袭击北方边城。李世民于武德七年用反间计打退过突厥军队,然而总的来说,唐军处于弱势。李渊和李建成甚至想过要迁都以避免被突厥围歼。

渭水会盟

  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间程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夺得唐朝的帝位。东突厥颉利图倍计可汗趁着李世民尚未将薛万事装便彻、罗艺等李建成余部铲除干净,命拔野古部和同调让罪类罗部的骑兵围攻乌城,牵制住神感联伟许程知节、徐世绩和屈突通的唐军主力,他自己则协同其弟突利可汗以及铁勒首领契苾何力率20万大军南下,兵锋直指长安城。李世民扣留了进城威胁的突厥大将执失思力,然后冒险率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侯君集、段志玄、独孤彦云等六骑到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南岸,隔河大骂东突厥背信弃义。同时,唐朝大将尉迟敬德于泾阳之战中击败突厥的左翼军,击败突厥名将阿史那乌默啜。颉利可汗等自知理亏,又因为侧翼备础买终讲家取反钱她遭袭,大将被扣押,因此与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为盟,之后退兵。李世民也放回了执失思力。李世民将此事视为警告,因此从他即位开始,就着手准备东突厥。

时机到来

  渭水会盟后,唐太宗为彻底解除突厥威胁,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以增强国力,在军事上积极备战。他一反前朝不许臣下带武器上殿的规定,每天引数百士卒在显德殿习武射密好常重农棉江座箭,很快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系显施究八反章陈期规精锐部队。同时,唐于贞观元年争取割据恒安镇(今山西大同东北古城)的苑君璋归附,贞观二年柴绍率军击灭割据朔方(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的梁师都,占据了便于反击东突厥的军事要溶前措完唱望攻地。而突厥内部由于连年征战和霜冻干旱等天灾,使得民疲畜瘦,很多羊、马被冻死、饿死;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亦趁机群起反抗,共推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可汗,并接受唐王朝册封;东突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长期受颉利可汗压制排挤,也暗中与唐联络,表示愿意归附。唐反击突厥的条件已经成熟。

过程

突厥犯河西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东突厥将军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率军进扰河西。肃州(治酒泉,今甘肃酒泉)守将张士贵、甘州(治张掖,今甘肃张掖)守将张宝相互相统兵结成掎角之势,坚壁清野,利用城池阻挡突厥骑兵,最终使突厥人无功而返。这为李世民反击突厥找到了出兵的借口。

六路大军

  将军张公瑾上书唐太宗李世民,列举了六条出兵突厥的理由。唐太宗以突厥进攻河西为借口,于二十三日诏命兵分六路出兵剿灭东突厥。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率领中军;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资治通鉴》作通汉道,疑为"汉"和"漠"繁体字形状相近而产生的失误),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绩遥相呼应;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从灵州往西北挺进;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镇守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监视突利可汗。大军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6路反击突厥。

突袭定襄

  四年正月,李靖率3000骁骑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进屯恶阳岭(今山西平鲁西北),乘夜袭占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颉利可汗未料到唐军突至,认为李靖敢孤军深入,定有主力随后("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慌忙将牙帐撤至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李靖又派间谍离间其部众,颉利的心腹大将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至定襄降唐。颉利见康苏密降唐,不敢停留,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在浑河边与柴绍的金河军交战,之后又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遭到兵出云中(今山西北部)的徐世绩率领的通漠军截击,大败。颉利退屯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收集余众数万。颉利自觉已不是唐军对手,即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请降,表示愿举国内附。实际上企图待草青马肥之时,再转移到漠北,伺机东山再起。

夜袭阴山

  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等去突厥抚慰,令李靖率兵接应。

  二月,李靖引兵至白道与徐世绩会合。徐世绩说:"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握着徐世绩的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 副将张公瑾怕这么做会使唐俭等人身陷险地。李靖说只要能剿灭突厥,唐俭等人根本不用去考虑。于是李靖率精兵连夜出发,徐世绩统大军续后前进。李靖军冒雪至阴山,遇突厥营帐千余,尽俘之以随军。颉利见唐使前来抚慰,以为安然无事,未加戒备。初八,李靖派偏将苏定方率200骑兵为前锋,在浓雾掩护下衔枚疾进,至颉利牙帐七里才被发现。苏定方长驱直入攻下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乘千里马西逃。李靖率大军跟进,突厥军溃散,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10余万。唐俭、安修仁趁乱脱险而归。

颉利被俘

  颉利可汗在阴山被击败后,仓皇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曲文泰。在半路上,部将大多叛逃。其子叠罗施也与他走散。不久,身边只剩下数十骑兵的颉利可汗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一番激战后,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

结果

  李世民没有杀死颉利可汗,而是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突杆缺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君王来自。突厥大将执失思、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

意义

  阳确此战过后,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遏制,还对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唐朝此后极少收到来自其他民族的袭扰,而且突厥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同时增广了唐的北方统治面积,为后来的北庭都护府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的歼灭西突厥创造了机会。

大事记

  公历

  中国纪年

  事件

  人物

同直时尔广杆面策完只火  备注

  583年

  开皇三年

  东西突厥分裂,东突厥建立

  沙钵略为东突厥可汗


  618年

  武德元年

  唐朝建360百科

  李渊为唐朝皇帝


  620年

  武德三年

  东突厥入侵凉州

  始毕

  唐与突厥的战争开始

  621年

  武德四年

  东突厥颉利继可汗位

 黄跑五作是实管 颉利


  624年

  武德七年八月十二日

  五陇阪之战,

  路到拿李世民、颉利、突利

  李世民利用反间计退突厥兵,

  唐对东突厥的反击开始

  626年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

  李世民政变成为太子,

  后继皇位(八月初充异集春放记八)

  626年

  武德九年八

  泾阳之战、渭水之盟

  李世民、颉利


  629年

  贞观三年十一月

  唐朝出兵击东突厥

  李世民、李靖、李世绩等

  六路共10余万人马

  630

  贞观四年正月

  定襄袭击战

减住积率院语记单设  李靖、李世绩、颉利

  颉利撤退途中在白道遭李世绩大军截击,

  大败退屯铁山

  630年

  贞观四年二月

  夜袭阴山、东突厥亡

  李靖、苏定方、李世绩、颉利

  颉利大败逃脱,后被俘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唐灭东突厥之战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