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生态学(第2版影印版)》是(美)格雷德尔,(线汉远美)艾伦比著并于2004-3-1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持积复海题笑文单时。
- ISBN 9787302081210
- 作 者 (美)格雷德尔,(美)艾伦比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页 数 363
- 书 名 产业生态学(第2版影印版)
图书信息1
作 者:(美)格雷德尔,(美)艾伦比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3-1
作者十教员出 版 次:1
页 数:363
印刷时间:2004-3-1
纸 张:胶版来自纸
I S B N:9787302081210
包 装:平装
定 价:¥织讲脚事假底选减实汉36.00
内容简介1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新兴学科。产业生态学要肉谓利调教育析求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基于污染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观念,全面=系统360百科地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服务的设计开发过程,通过资源充分果交推循环和能源高效利用,来实现经济与环境兼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群镇破表放试次父却展目标。
1995年,本书第1版的出版在很大程序上奠定了刚刚诞生的产业生演景阳态学的学科基础。在充分保留第1犯顺息飞或版的精华和突出近十年来该学科发展内容的基础上,本书第2版全面、系统阐述了产业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和实用工具。本货仅段环击表往术料宪烧书主要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内容: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物理、生物和社会科学方法在产业生态学中的应用,面向环境的设计与生命周期评价,企业层面的产业生态学工具,系统层面的产业生态学工具。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杆培苏翻争业、工程专业以主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呆以作为产品与过程设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操作指南,同时还能为政府决策人员提供发展循环经济和地新唱条赵既通问表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指导。
图书目录
PA轮批评次顾巴边得朝章入RTⅠ INTRODUC来自ING THE FIELD
Chapter 1 Humanity and environment
Chapter 2 The industrial ec百肉纸错编或角酸ology concept
Chapter 3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evolving risk
PART II THE PHYSICAL,BIOLOGICAL,AND SOCIETAL FRAMEWORK
Chapter 4 The relevance of biological ecology to technology
Chapter 5 The status of resources
Chapter 6 Society and culture
Chapter 7 Governments,laws,and economics
PART III DESIGN FOR ENVIRONMENT
Chapter 8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节用继试触的给急opment
Chapter 360百科9 Industrial process d只食考历右文esign and operation
Chapter 10 Choosing materials
Chapter 11 Designi气统犯吸些纪策方研ng for energy efficiency
Chapter 12 Product delivery
Chapter 13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during product use
Chapter 1格赶哪位收但委众4 Design for 降修特看正愿儿目end of life
Chapter 15 An introduction to life-cycle assessment
Chapter 16 The 自占树沙只吸区lca impac增端左于记下结三英t and inter于沿么微宣粉朝沙志米渐pretation s概久令苦守境迅晶量用话tages
Chapter 17 Streaml样ining the lca process
Chapter 18 Using the co间翻击钟圆验到rporate industrial ecology toolbox
PART IV CORPORATE INDUSTRIA固按垂球L ECOLOGY
Chapter 19 Managing industrial ecology in the corporation
双师采县切断权排若找 Chapter 20 Indicators and metrics
Chapter 21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en宁vironment
PART V SYSTEMS-LEVEL INDUSTRIAL ECOLOGY
Chapter 22 Industrial ecosystems
Chapter 23 Metabolic and 排面木约resource analyses
Chapter 24 Systems analysis,mo走dels,and scenario development
Chapter 25 Earth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Chapter 26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ecology
Appendix A Electronic solder alternatives :A detailed case study
Appendix B Units of mesurement in industrial ecology
Glossary
Index
图书信息2
书名:产业生态学(第2版)
书号:9787302070863
作者:施涵译
定价:38元
出版日期:2004-3-2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2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新兴学科。产业生态学要求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基于污染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观念,全面、系统地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服务的设计开发过程,通过资源充分循环和能源高效利用,来实现经济与环境兼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995年,本书第1版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刚刚诞生的产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在充分保留第1版的精华和突出近十年来该学科发展内容的基础上,本书第2版全面、系统阐述了产业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和实用工具。本书主要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内容: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物理、生物和社会科学方法在产业生态学中的应用,面向环境的设计与生命周期评价,企业层面的产业生态学工具,系统层面的产业生态学工具。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工程专业以及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产品与过程设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操作指南,同时还能为政府决策人员提供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指导。
前言
很久以来,一直盛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兼得。我们并不清楚这种观点
过去是否成立,但是至少现在肯定是不正确的。一些高瞻远瞩的政府和企业已经认识到,
若要使地球上人人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人类必然还要更多地开展工业活动,更多地
依靠新技术,以及更多地依赖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相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
要求人们进一步关注产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都能深刻地认识到
这一点,才能保证那些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展工业活动的企业不仅能够避免环境问题,而且
能从这种远见中获益。
企业界的参与对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科罗拉多大学的Robe
rt Sievers指出,政府面对很多亟待处理的任务,例如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满足不断增长
的人口的需要,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等,因此很多政府
只能集中解决这些眼前的事务。与此同时,企业的活动越来越国际化,计划的时间跨度也
越来越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发依赖于相对稳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以及对不同文化和人群
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来选择、开发、实施和认知技术,所以负责任的企业将
成为全球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中坚力量。但是,企业需要在政府和非政府组
织的支持下,建立一个广泛而深入的概念框架和方法体系,以应对产业与环境的复杂关系。
在考察产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时,通常有三种时间尺度。第一种是过去,主要关心如何修复
由于过去不恰当处置工业废物所造成的危害。第二种时间尺度是现在,主要表现在生产过
程中对遵守环境法规的要求,避免过去一些明显的错误,并负责任地开展生产和经营。相应
的解决方法强调废物减量化,避免使用已知的有害物质,采用"末端"治理措施控制废水、
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企业的环境和职业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生产管理人员,常常
有效地对生产过程开展从细小到中等程度的改进。在上述两种时间尺度上,生产过程和产
品设计人员基本不发挥作用。第三种时间尺度着眼于未来。现在设计开发的产品、过程
和服务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几十年中产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所以过程和产品设计人员在
很大程度上掌握着未来产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愿意将环境因素纳入
他们日常工作的考虑中。
然而困难的是,目前的过程和产品设计人员并不能获得这样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接受过
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没有提供这种知识,就连他们目前从事的工作也不能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状
况。我们出版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现在和未来的学生与技术人员解决这个难题。此外
,我们还力争使本书成为现有的关于政策、商业、环境科学、法律等相关专业教材的补充,
因为让这些专业的学生和技术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技术既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又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产业生态学,正如我们在本书第2章将要讨论的,是一种考察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现
代科学。根据产业生态学在制造业应用的经验,需要了解产业活动、环境过程、社会关系等
一系列学科的内容。我们还力图使本书对具有工业、环境和社会科学等专业背景的人士以及
与这些学科相关的人员均有所帮助。本书很多章节讨论一般性的产业活动及其环境影响
,尤其是长期和大范围的环境影响,因为短期和局部的影响一般都能够得到
较好的认识和管理。从根本上说,产业生态学是实现环境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因地制
宜。
本书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对产业生态学概念以及本书采用的方法加以介绍。第2部分"
物理、生物和社会理论框架"描述了产业生态学所依存的大背景以及物理、生物和社会等领域产
生的机会和制约因素。第3部分"面向环境的设计和生命周期评价",重点讨论产品、过程和服务设计人员
所关心的问题:能源、材料、产品运输和使用、使用后处置。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也在这一
部分介绍。第4部分"企业层面的产业生态学",重点探讨产业生态学在企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第5部分"系统层面的产业生态学",讨论了比产品更广泛的问题,包括产业生态系统、
代谢与资源分析、模型和情景预测以及地球系统工程与管理。
我们有意识地把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放在一起介绍。虽然把两者分开来可以方便写作或者阅
读,但是我们认为那样处理效果并不好。产业生态学的核心是技术和社会的结合,而这种结合涉
及很多方面并产生多种影响。产业生态学家需要了解企业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需要认识产业
活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供一个更好地认识产业生态学目标和方法的
逻辑框架。
我们对本书第1版所受到的欢迎程度感到惊喜。1995年本书第1版出版时,产业生态学还处在
早期发展阶段,正在探索各种定义、方法和工具,我们当时填补这种空白的努力无疑是很初
步的。全世界有几千名学生和专业人员使用了本书。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Sukeniro Gotoh
将本书第1版翻译成了日文。还有几千名学生和专业人员使用了我们后来出版的另外一些书:1995
年出版的《面向环境的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1998年出版的《产业生态学和汽车》(Industrial Ecology and the Automobile)、1998年出版的《简化
生命周期评价》(Streamlined Life?Cycle Assessment)和1999年出版的《产业生态学--政策框架与实施》(Industrial Ecology:Policy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这些著作均由Prenti
ce
Hall出版社出版。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产业生态学领域出现了多种出版物,其中包括《产
业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并且成立了国际产业生态学学会(Inte
rnational Society of Industrial Ecology)。产业生态学的生命力和持久性越来越无可置
疑。
随着产业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十年前的一些初步想法逐渐变得成熟,解决技术和环境相
互关系的新方法不断涌现。相应地,我们在本书第2版中增加了相当的篇幅讨论第1版未涉及的
内容,包括生态学相似性、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服务业、产业共生、系统分析、情景分
析等。在一本成熟学科的教科书中,内容的增添通常是对很多人研究成果的综合。而产业生
态学目前还只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者还比较少,增加的这些内容描述了我们对一些还没有
深入解决、但呈现出勃勃生机的领域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这些新领域似乎正在将产业生态
学从一个集中讨论产品设计的专门学科,扩展成一门定义、评价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学
科。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生态学与越来越多的学科发生联系。
我们对所有为本书第2版的编写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M.Bertram、R.Gorden、R.Lifset、H.Rechberger及S.Spatari等人对本书进行了评阅,他们的意见对提高本书的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感谢Volvo 汽车公司的I.Horkeby和Pratt & Whitney公司的R.Tier
ney对本书插图和案例使用提供的帮助。我们还对Prentice Hall出版社的员工,特别是Marcia Horton和Laura Fischer表示感谢,他们为使这本书变得更有吸引力做出了巨大努力。最后,我们感谢AT&T公司、AT&T和朗讯基金会、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美国工程院对于产业生态学研究的支持。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产业生态学这个新兴学科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T.E.Graedel
B.R.Allenby
目录
前言19
第1部分技术与社会相关领域介绍
1人类与环境3
1.1公共物品的悲剧3
1.2主方程6
1.3大目标9
1.3.1大目标与环境科学的联系10
1.3.2确定相关的社会活动12
1.3.3工业化国家应采取的行动14
1.4应对挑战15
深入阅读材料16
习题16
2产业生态学概念18
2.1从关注眼前到放眼未来18
2.2将产业活动与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联20
2.3产业生态学的关键问题21
2.4本书概览22
深入阅读材料23
习题24
3技术变革及其带来的风险25
3.1技术演变的历史模式25
3.2认识风险的方法28
3.3风险评价32
3.4风险沟通34
3.5风险管理34
深入阅读材料36
习题37
第2部分物理、生物和社会理论框架
4生态学与技术的相关性41
4.1相似性考虑41
4.2生物和产业组织41
4.3食物链: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传输网络44
4.4种群生态学48
4.5具体联系的分类50
4.6生态学方法的用途53
深入阅读材料53
习题54
5资源的状况55
5.1引言55
5.2资源的耗竭时间和供应短缺55
5.3共生资源57
5.4能源58
5.4.1消耗能源获取矿产资源58
5.4.2能源58
5.4.3能源状况59
5.5受能源制约的矿产资源60
5.6受地理位置制约的资源61
5.7受环境因素制约的资源62
5.8累积供应曲线63
5.9水资源64
5.10小结65
深入阅读材料65
习题65
6社会和文化67
6.1社会、文化和产业生态学67
6.2文化建构与时间跨度68
6.3社会背景下的公司70
6.4环保主义、技术和社会70
深入阅读材料73
习题73
7政府、法律和经济学75
7.1国家政府的结构和运行75
7.2国际环境治理77
7.3法律体系与产业生态学79
7.3.1基本的法律问题79
7.3.2与产业生态学相关的法律案例研究81
7.4经济学与产业生态学82
7.4.1估值83
7.4.2折现率84
7.4.3费用?效益分析84
7.4.4绿色会计84
7.4.5可替代性与互补性85
7.4.6外部性86
7.5金融、资本与投资86
深入阅读材料88
习题 89
第3部分面向环境的设计和生命周期评价
8工业产品设计与开发 93
8.1产品设计的挑战93
8.2产品设计人员的概念性工具94
8.2.1Pugh选择矩阵94
8.2.2质量屋95
8.3面向X的设计 96
8.4产品设计小组98
8.5产品开发过程99
深入阅读材料101
习题102
9过程设计和运行103
9.1过程设计的挑战 103
9.2污染预防103
9.3水资源供应的挑战 107
9.4过程的生命周期 108
9.4.1资源供应108
9.4.2过程实施 109
9.4.3主体过程运行 109
9.4.4辅助过程运行 109
9.4.5翻新、再循环和处置 110
9.5过程分析方法110
9.5.1主体过程111
9.5.2过程设备 111
9.5.3辅助过程112
9.6过程设计和运行指南 112
9.7对公司的影响 113
深入阅读材料113
习题114
10材料选择 115
10.1材料选择需考虑的因素115
10.2材料与环境危害115
10.3材料的来源和主要用途118
10.3.1绝对丰度118
10.3.2材料开采和加工的影响118
10.3.3消费后再生材料的可获得性和适用性119
10.4材料替代122
10.5材料选择的多重因素124
10.6非物质化130
10.7材料选择指南131
深入阅读材料131
习题132
11提高能源效率的设计133
11.1能源与工业133
11.2基础加工业134
11.3中间加工业136
11.4能源使用分析136
11.5减少能源使用的一般方法139
11.5.1暖通空调139
11.5.2照明139
11.5.3现场能源生产140
11.5.4能源管理142
11.6小结 142
深入阅读材料143
习题143
12产品的交付144
12.1引言144
12.2普通包装144
12.3对固体废物的考虑146
12.4包装的液体和气体排放因素148
12.5运输和安装149
12.6讨论和小结150
深入阅读材料151
习题151
13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152
13.1引言152
13.2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152
13.3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废物153
13.4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废物153
13.5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能耗154
13.6耗散性产品 154
13.7无意的耗散性产品156
13.8面向可维护性的设计156
深入阅读材料158
习题158
14面向产品生命结束的设计160
14.1引言160
14.2产品生命结束的一般考虑164
14.3再制造166
14.4再循环167
14.4.1金属的再循环167
14.4.2塑料的再循环167
14.4.3林产品的再循环169
14.5零部件联结169
14.6面向再循环的规划 170
14.6.1面向拆卸的设计170
14.6.2应急产品的设计172
14.6.3再循环性能的优先考虑173
深入阅读材料174
习题175
15生命周期评价介绍176
15.1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176
15.2生命周期评价框架178
15.3确定评价目的与范围180
15.4定义边界181
15.4.1生命周期阶段的边界181
15.4.2边界的详尽程度181
15.4.3自然生态系统边界182
15.4.4时空边界184
15.4.5边界选择184
15.5数据收集方法184
深入阅读材料188
习题188
16生命周期影响评价与解释阶段189
16.1LCA影响分析189
16.2工业优先排序:IVL/Volvo汽车公司环境优先策略系统190
16.3生命周期评价解释分析196
16.3.1明确与隐含的改进建议196
16.3.2优先排序表198
16.4优先排序图200
16.4.1行动?实施者优先排序图200
16.4.2生命阶段优先排序图201
16.5讨论202
深入阅读材料203
习题204
17简化生命周期评价205
17.1评价的连续体系205
17.2保持前瞻性206
17.3简化生命周期评价矩阵207
17.4靶图209
17.5对过去和现在普通汽车的评价210
17.6SLCA的优缺点216
17.7讨论217
深入阅读材料217
习题218
18产业生态学企业工具箱的应用219
18.1产业环境管理的阶段与范围219
18.2第1阶段--遵守环保法规220
18.3第2阶段--污染预防 220
18.4第3阶段--面向环境的设计220
18.5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机会221
18.6产业生态学实践者和工具箱225
18.7面向服务业的产业生态学工具226
深入阅读材料227
习题 227
第4部分企业层面的产业生态学
19在企业中运用产业生态学231
19.1概述231
19.2环境对企业的战略意义231
19.3产业生态学在企业中的实践233
19.3.1环境管理体系233
19.3.2组织结构的实施策略235
19.3.3培训计划235
19.3.4技术援助236
19.3.5三重底线236
深入阅读材料237
习题 237
20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 239
20.1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意义239
20.2指标体系的发展240
20.3企业层面的定量指标242
20.4定量指标的表示和集成244
20.5多级指标体系245
深入阅读材料247
习题247
21服务、技术和环境249
21.1服务的定义250
21.1.1α型服务:客户前往服务场所 251
21.1.2β型服务:服务前往客户处252
21.1.3γ型服务:远程服务253
21.2服务的环境影响253
21.3服务公司的产业生态学255
21.3.1激励供应商256
21.3.2教育消费者256
21.3.3鼓励使用环境友好资源和产品的行为257
21.3.4用服务来替代能源和物质消耗257
21.3.5服务作为生活质量提高的途径258
深入阅读材料258
习题 259
第5部分系统层面的产业生态学
22产业生态系统 263
22.1生态系统的概念263
22.2产业共生267
22.3设计和开发产业共生生态系统 270
22.4产业生态系统的资源流272
22.5产业生态学的模式和规模274
22.6生态学综合方法的作用 276
深入阅读材料277
习题277
23代谢与资源分析 278
23.1收支和循环 278
23.2产业生态学中的代谢分析 282
23.3产业生态学中的资源分析284
23.3.1元素分析285
23.3.2分子分析 285
23.3.3物质分析287
23.3.4材料分析287
23.4资源在自然流动与人为流动之间的平衡289
23.5代谢分析与资源分析的用途290
深入阅读材料290
习题291
24系统分析、模型与情景设想292
24.1从系统层面思考问题292
24.1.1系统的概念292
24.1.2汽车技术系统293
24.2技术系统模型297
24.2.1模型的概念297
24.2.2英国钢铁工业模型案例299
24.2.3模型检验299
24.3描绘可能的未来300
24.3.1情景的用途 300
24.3.2气候变化的IMAGE模型301
24.3.3IPCC 2000情景302
24.4发展预测性的产业生态学305
深入阅读材料306
习题306
25地球系统工程与管理 308
25.1概念介绍 308
25.2已经实施和建议中的ESEM例子 309
25.2.1棕色场地修复 309
25.2.2水体疏浚309
25.2.3区域性湿地修复 309
25.2.4防止全球变暖311
25.3ESEM的原则314
25.3.1ESEM理论原则 314
25.3.2ESEM管理原则315
25.3.3ESEM设计和工程原则315
25.4面对ESEM的问题 316
深入阅读材料317
习题318
26产业生态学的未来319
26.1发展中的产业生态学319
26.2产业生态学硬件库320
26.2.1为产品和过程设计人员提供的工具 320
26.2.2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的工具321
26.2.3为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工具321
26.2.4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的工具321
26.2.5为决策人员提供的工具 322
26.3产业生态学--一门发展中的科学 322
26.4产业生态学的研究路线图325
26.4.1理论产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326
26.4.2实验产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327
26.4.3应用产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 327
26.5重新审视产业生态学的挑战328
深入阅读材料328
附录A锡铅焊料的替代--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329
A1简介329
A2印刷电路板锡铅焊料的DfE分析329
A2.1确定分析范围330
A2.2生产评价矩阵330
A2.3社会/政治评价矩阵331
A2.4毒性/接触评价矩阵332
A2.5环境评价矩阵334
A2.6综合评价334
A3从评价到计划335
附录B产业生态学术语表336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产业生态学(第2版影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