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银板全长40厘米,体侧扁,椭圆形,体长约为体高的2倍,似海水银鲳。口端位,闭合时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各具2行向外。成年银版鱼内弯曲的锐利牙齿,上颌外行10个为犬齿状、内行4个为槽状,下颌外行10个为犬齿状、内行2个为圆锥形。有明显的胃;具多枝形幽门盲囊(19~21个)。体被细小圆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略呈锯齿状的棱鳞。体呈银灰色。尾鳍下叶稍长于上叶,边缘呈黑色。胸、腹、臀鳍呈红色。鱼种有大小不等黑色斑点,成鱼斑点消失。黑银板原产于亚马逊河的中游、上游、奥瑞诺科河流域。在巴西、秘鲁及委内瑞拉有发现的记助误都录。栖息在宽广、流来自速快的大河中,活动范围为水域的中、上层。最长可至45公分,最重可达25公斤。是食人鱼的亲戚,幼鱼会模仿食人鱼。具强而有力的牙齿,可导致严重的咬伤。
- 中文名称 黑银板
- 拉丁学名 Piaractus brachypomus
- 界 动物界
- 分布区域 原产于亚马逊河的中、上游﹔奥瑞诺科河流域
- 形状 体侧扁,椭圆形
简介
黑银板鱼
学名:Piaractus brachypo来自mus

银版鱼
英名:Pirapatinga
短盖锯脂鲤(奈氏锯脂鲤)

俗称:淡水白鲳
短盖黑银板鱼(观赏名)
分类介绍
银板鱼
耐低氧,0.48毫克/公升亦能忍受,生存水温在10~42℃。适宜水温为22~30℃。
水中盐度为10时生活正常,盐度为15时,16小时死亡。



为当地重要的食用鱼,1986年曾由巴西引进至台湾繁殖,希望成为本地的食用鱼,所以又称为淡水白鲳。
黑银板
食性:杂食性,摄食藻类(特别是青苔)、浮游生物、水蚯蚓、摇蚊幼虫、腐殖质碎屑和少量鱼、虾等。

引进
360百科1982年引入台湾。
1985年引入广东等地进行人工养殖。
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已成为年产量很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繁殖
在我国南方:3龄性成熟;

毛在我国北方:4龄性成熟。 绝对生殖力为30万粒。在我国南方,春末至秋初均可产卵,卵分批产出;在我国北方,只在夏季炎热时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