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派山水瓷画》是2010年11月1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熊中富。本书是一部汪派山水瓷画的研究专著,主要介绍王野亭以及珠山八友的山水瓷画,意在梳理汪派瓷山水画对眼怕牛的让民北该的流派演变历程自己后人的传承与创新。
- 中文名 汪派山水瓷画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作者 熊中富
-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1日
-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汪派山水瓷画"源于中国传统"文人画"。根据陶瓷艺术的来自特点,将原纸绢上的"文人画"移植到陶瓷上,但360百科是纸上作画与瓷上作条宜细考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纸画篇幅大谁场一商随声别夫,易显势,宜远看,壮丽;瓷画多小巧,宜近观,应以取质为主,显秀丽。纸画运用水墨渲染,见笔墨功夫明象层仅台显,但随意性较大,难于造型,而易于写意;瓷画则易造型,通过写形达意,做到形神统一。要使两者结合,具有很大的难度,汪氏在探索过程中,不仅对景德镇传统的陶瓷彩绘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对历史上的文人画作了内守考想盐视回达胞容与形式上的某些调整。
图书目录
瓷上始构料文人山水画
晚清浅绛其倍杀沉又针次烧清支彩瓷艺术
浅绛彩山水瓷画欣赏
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
民国珠山八友艺术家群体
"珠山八友"作品欣赏
汪派山水的形成及艺术特点
陶瓷世家 薪火相传
音和口与 瓷艺与画艺相结合
诗画气则交融 文人气息
汪氏家族主要人物传略及作品图录
汪野亭(1884~1942年)
汪小亭(1906厂病切斗重皮手科善~1970年)
花除久微酒州风于药价 汪少平(1914~1970年)
作者简介
熊中富 祖籍江西省南昌市,19灯飞否证构55年出生于陶瓷收藏继世家。受家父及兄长影响,对文人派彩瓷有深刻研究。 20世纪90年言掉整杀值编毛绝量代初在景德镇创办"陶源艺庄",重振熊氏家族"谦益堂"之雄风,号"谦益堂传人"。 长期致力于珠山八友研究。主编《谦益堂藏瓷》。
个人来自简介
汪野亭是民国时期的瓷画高手--"珠山八友"之敌垂台架蒸年心试花类让一。明清以来,中国陶瓷艺术名家辈出,从景德镇来看,清末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进入陶瓷艺坛,尤其是清末民初的"珠山八友"结社共同切磋陶瓷艺术,探求新的表现手法,将文人画的意韵引入陶瓷艺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瓷画,已不是一般的"饰360百科瓷",而已上升为瓷上的画,成为新的绘画品种。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釉彩工艺,而且还要有深厚的书画造诣,是釉彩工艺和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珠山八友"是个划时代的阶段,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瓷业的闪光点。"珠山八友"以其读况愿陈各自擅长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技艺与画风而闻名遐迩。汪野亭则以青绿山印类水影响巨大。以国画融入陶瓷中倒府火台,这在山水题材上难度更大,因为釉料在陶瓷绘画中不像水墨在宣妈女才普守列威纸上那样容易挥写皴染,这就限制了瓷上山水的表儿威见写酒浓现形式。汪野亭先生开拓创新,别开生面地将国画山水绘画的神韵融入陶瓷创作中,使瓷山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对景德镇传统的彩绘工艺进行了一求台农并雨系列的改革,而且船感解战香才孩镇编也对传统"文人画"作了一些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从而展现出其独具的特色。
首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品位。讲究融诗、书、画于一体,由作者本人书画并题。作品意断期似从飞酸企境深远,色彩淡雅,以景传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密角措面起向创亲此能表现作者主观思想志趣与审美观念,突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印容施由耐与个性。也能体现作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哲学思想。山水创作将国画的皴、擦、晕、染等技法融入瓷画创作,通过陶瓷这个载体表现个人思想情感和审美旨趣,这完全有别于传统山水的勾线填色和局操早杨哥还数或服别回富丽重彩,而显得清雅脱俗,个性风格突出,使作品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是以往景德镇的传统彩绘艺人所不具有的。在造型艺术方面,适应陶瓷花瓶等圆形器倍皿弯曲转折的特点,巧妙布局,别具匠心地始创难度很高的通景山水,使陶瓷作品在各个角度看都是完整的画面,又可以连续转动观赏,将国画山水长卷的神韵融入其中,而陶烧兰照瓷造型特色,又使之具有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动然节容步对王线货协态美。在设色方面,既不同于古彩的单调、刻板、艳俗,又比浅绛彩丰富,富于表现力。
其次,对文人画作了一些形式和内容上的调整。传统的"文人画"有三大缺点,一是鄙视技术,不讲究描形绘象的基本工夫,因而缺少形式美。二是否定"形似",使人缺乏真实感。或者说它所表达思想的意趣所凭借的物象只不过上一作为一个符号存在,缺乏形象美。三是它往往只立足于描写个人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感受,若是这种感受缺乏典型性时,观众就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三大缺点源于同一观点:"一意写形",或者"我写我意"。汪野亭的瓷画则吸取了中国传统工笔画中的优点。也吸取了西方"写真"画中的某些优点。主张"以形写意",认为没有能脱离"形"而存在的"神"。汪野亭先生的陶瓷艺术创作不仅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提高了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亦为陶瓷艺术领域开拓了新的审美范畴。他所开创的瓷上山水画风后来被陶瓷美术界誉为"汪派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