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是2谁尽什敌镇温长011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光中。本书中所收文字,大致不外以下两种:一种是各大新闻媒体对余先生的访问,一种是诸多专家、学者与余先生双方、多极的对话、谈天。

  • 书名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 作者 余光中
  • ISBN 9787511501943
  • 页数 315页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余光中对话集:凡我在处,就是中国》是一部余光中先生的对话集。书中话题涉及广泛:文学、艺术、诗歌、汉语的使用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系来自研究上述诸领域以及余先生本人不可多得的文献史料。《余光中对话集:凡我在处,就是中国》系余先生对话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编者梁笑梅是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员,余光中研究专家。

编辑推荐

  《余光中对话集:凡我在处,就是中国》:零距离探寻一代学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面对面感受文化大家雍容大度的学者风范。

媒体推荐

  多年来我努力用中文写作,不但把文言的长处融入白话,更把唐魂汉魄召来字里来自行间,常与李杜韩柳欧苏对话,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潮之中撑住中春普一出个谓切应国文学的砥柱。凡我360百科在处,就是中国:读书坚慢足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常说,中国文化乃一大圆,圆心无所不在检争伟,圆周无处可寻,而以中文为请运其半径,半径有多长,圆周就有多大。……中文是些余主规创变企曾式较真正的中国文化之长城。

  --余光中

目录

  编者前言

  第一辑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而苏余光中先生访谈录

  人生回首

  交流

  自己动手写

  新诗的局限

  在传区块布来处统与现代之间

  浪子与孝子

  话说五四

  相似的历程

  争论:不平静的诗歌时代

  面对大众文化

  新的和旧的责难

  语言的生成

  今日台湾诗坛

  散文的反思

  三个概念

  学者的使命

  满溢乡愁的浪子情怀--余光中访谈录

  余光中访谈录

  《诗刊》访余光中

  西化不等于现代

  《乡愁》是现代的竹枝词

  网络提高了作品的折旧率

  我的《乡愁》也该脸套巴确许突去左陆解构了

  "大陆是我的母亲"

  中文体质与文化复兴

  --余光中访谈录

  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

  --余光中访谈

  所谓众圆同心

  华文写作况部扩核果结强抗汉的"三个世界"

  诺贝尔奖与华文文坛

  以中国历史文化为核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要有

  --余光中访谈

  乡愁不是地理上的可能更是时间上的普案年病制过伟大的情书已经成为绝响了

  生活里面还应该有艺术生活里面应该有美

  中文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美丽的文字

  大陆年轻一代杰出的诗人有舒婷、北岛余秋雨的散文是

  相当好的

  不要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你选择了青春也就要接受青春痘

  解不尽的乡愁

  --余光中访谈

  和余光中的对话

  --余光中访谈

  不变的是对中文的热爱

 生投业设检实治空 --《余光中集》发布会答记者问

  我把自己想像成"茱看样你书保段依从商萸"的孩子

  --余光中访谈

  壬蒙、余光中对话录:用哪一只手写散文?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余光中访谈

  中文是中国文化的半径

  活的传统才真正属于我

  台湾人是否还有乡争聚血尔范刚太皮画另愁的情怀?

  大陆遗产还需加强管理

  三分之二是作家三分之一是学者

  两岸文化交流可刚希片左右逢源

  --余光中对话厦大学者

  "救国文联盟"还有草莽味

  "乡愁"已经远离台湾年轻人

  烦恼转个弯就是快乐

  ……

  第二辑 黄河弦确科印的声音是我的胎记

  第三重南由更批数川见钢防辑 关于翻译与诺奖

  附录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41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它的诗歌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凡我在处,就是中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