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北院门街道

北院门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地处育市属军于莲湖区东南部,钟楼西北。东起北大街与新城区西一路街道毗邻,南到含光门与富苦采粉资校术碑林区张家村街道为邻,西来自至西门与环城西路街道接壤,北至西五台与青年路街道相连,总面积2.7平方千米。

明代称为宣平坊,清代此街北段有巡抚部院衙门,称为北院,门前如探节判低跑结的南北向街道称为北院门,故名。境内的风景名胜西安钟楼、西安鼓楼、北院门仿古一条街等。

截至2020年6月,北院门街道辖12个社区 。2011年,北院门街道总人口8.33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社会商品销360百科售总额达67.2亿元,财政总收入0.9亿元。

  • 中文名称 北院门街道
  • 行政区类别 街道
  •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
  • 地理位置 莲湖区东南部,钟楼西北
  • 面积 2.7 km²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明代称为宣平坊,清代此街北段有巡抚部院衙门,称为北院,门前的南北向街道称为北院门,故名

建置沿革

  1955年,始设北院门街道。

  1958年,改名庙后街街道。

  1960年1月,恢复原名。

  1960年8月,改名莲湖公社北院门分社来自

  1962年,改为北院门公社。

  19360百科66年,改名红卫区革命街公社。

  1972年,复称北院门公社。

  1978年,复设北院门街道

  2002年8月条缺市大群翻粉,北院门、庙后街、西大街3街道合并为北院门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句止探号据想分供此几11年末,北院门街道辖社会路、化觉巷、红埠街、二府街、学习巷、贡院门、香米园、洒金桥胶丰亮完、白鹭湾、桥梓口、双仁府、迎春12个社区;下设66个居镇跟孩取衣图啊代义既律民小组。

  截至2静战参医获你并似传沙020年6月,北院门街道辖12个社区 。办事处驻社会路133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610104002001

  111

  社会路社区

  610104002002

  111

  化觉巷社区

  610104002003

  111

  红埠街社区

  610104002004

  111

  二府街社区

  6均安地命源啊风生难其10104002序名操言杆云引007

  111

 编外 学习巷社区

  610104002008

  111

  洒金桥社区

  610104002010

  111

  贡院门社区

  610104002011

  111

  香米园社

  610104002013

  111

  白露湾社区

  610104002014

  111

  迎春社区

  610104002017

  111

  双仁府社区

  610104002零代娘手必会理既区020

  111

  桥梓口社区

地理环境

来自  北院门街道地处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东南部,钟楼西北。东起北大街与新城区西一路街道毗邻,南到含光门与碑林区张家村街为邻,西至西门与环城西360百科路街道接壤,北至西五台与青年路街道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千米,总面积2.7平方千米。距区人民政府0.6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北院门街道总人口8.33万人,城镇化班州率100%。另有流动人口19992人。总人口,男性4.02万人,占48.3%;女性4.31万人,占51.7%;14岁以下1.19万人,占14.3%;15-64岁5.76万人,占69.1%;65岁以上1.38万人,占16.6%。2011年,北院门街道人口出生率3.1‰,人口死亡率2.42‰,人口自然增长率0.6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反线复定庆第待3.08万人。

经济

综述

  20世纪50年红某续体县迅层天改代,北院门街道开展生产自救,组织贫民、无业人员从事临时性加工生产。60年代,组织街道闲散人员办起五金、化工义高字调手界映烈段点、医药、服装、废品回收加工等企业。1975年有19个企业上交区管。1990年有街道企业90个,从业人员1719人,经鸡期烟卷的营总收入338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17万元,上交税金283.8万元,实现利润59万元。至1993年,有街属企业38个,职工590人,总收入436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94万元,上缴税金488.8万元,实现利润75.7万元。

  2011年,北院门街道财政总收入0.9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57亿元,增值理钱重层容石税0.11亿元,企业所得税0.13亿元,个人所得税1.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7%、17.8%、4.8%、-38.7%。人均财政收入1125元,比上年增长36.3%。

第二产业

  截至2011年末,北院门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500人。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与此宗向刑织传台钟比上年增长-1.6%。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北院门街道商业网点3152个,职工20760人。2家大型百货公司相继落户境内。研证红料换声具护源理掉2011年,北院门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7.2亿元,清备愿路宜布比上年增长26.4%。

  截至2011年末,北院门街道有邮政网点9个,其中邮政局1个,邮政所1个,邮政驿站7个。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9个;固定电话用国演另关居盟销纸知利户3.3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88%;移动电话用户6.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0%;宽带接入用户1.6万户。

交通运输

  北院门街道境内杀反务况西安地铁1号线、西安地铁2号线通勤。主干道有北大街、西大街、顺城南路等。

社会事业

还不消富怀受在根斯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北院门街道有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87胶固2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学5所,在校生2788人,专任教师4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4862人,专任教师718人;初中距久材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职(专科)院校1所,在校生1464人;主要学校有西安市第七十中学、西安市第九十一中零交毛足绝学、莲湖区实验第二小学等。

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八站资,北院门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4个,演职人员82人,剧院1座,座位1260个,年演出20场次,观众达4000人次;电影院2座,座位1050个,年放映1570场次,观众达3万人次;俱乐部1所,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7个,建筑面积358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18平方米;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86人。截至2011年末,北院门街道有线电视用户3.3万户,占总户数的90%,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8万户,占总户数5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北院门街道有体育场地15个。91%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8.8%。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北院门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院1个。专业卫生人员1772人,其中执业医师673人,执业助理医师53人,注册护士1046人。2011年,北院门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7万人次,住院手术7007台次,出院病人4.6万人次,主要医院有陕西省中医研究院、西安市儿童医院等。

社会保障

  2011年,北院门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93户,人数4193人,支出1278万元,比上年降低1.1%,月人均254元,比上年增长9.5%;城市医疗救助243人次,支出48.3万元,比上年增长44.3%。社区服务设施23个,其中社区服务站12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11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5张,社区留宿照料床位数3张。新增就业人员1319人,有2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318人,比上年末增加1850人。

历史文化

  北院门街道辖区内的钟鼓楼广场有明代所建钟楼、鼓楼,是西安的标志。北院门仿古一条街,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古迹还有城隍庙、西门安定门和西南城角登城马道。

  北院门原为唐皇城一部分,是(1900年)清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避难西安时的行宫所在地;宋代京兆府、元代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代陕西巡抚衙门、民国时期的关中道,建国后的西安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均设在辖境。

  北院门街道境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着明代时期的钟楼、鼓楼,佛教庙宇西五台、道教庙宇都城隍庙、天主教南堂、大学习巷清真寺和封建科举考试的"贡院"遗址以及历史民居等。北院门是清末、民国到解放初期商业繁华地区,沿街建筑如今基本保持明清民居的格局。区域内有百余年历史的"德懋恭"水晶饼,"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牛羊肉,"同盛祥"牛羊肉泡馍馆等。

  西安清真寺

  原名清修寺,因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内,故名。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修于成化二年(1466年)。成化十八年(1482年)奏请改寺名为"敕赐清修寺"。此后历经嘉靖元年(1522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和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相继修葺扩建,遂成今日之规模。1988年1月13日,被列为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内北侧,与化觉巷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初名清教寺,玄宗朝改名唐明寺,元中统间赐名回回万善寺,及明洪武时赐名清真寺。元至明末,经赛典赤、铁铉、郑和等人几次重修扩建。明永乐、天启及清代均有碑纪其事,解放后迄今政府曾两次拨款维修。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西安鼓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居寺

  云居寺又称西五台,原名安庆寺,位于西安市玉祥门莲湖路西段南侧,为尼僧道场。云居寺"其台基于唐,创于宋,屡葺于明",现存殿宇保持着宋代"硬山式"建筑形式,尤其是卧佛殿内卧佛塑像堪称明代塑像珍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笃信佛教,每年数次前往终南山南五台朝山拜佛,旅途十分劳素。太宗为母尽孝,便仿照南五台在宫城广运门以西,太极宫城南墙上沿起伏地势,筑建了五座佛殿,供其母瞻仰朝拜。因共有五个高台,又与终南山南五台遥相呼应,故称西五台。又因该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久聚不散,如菩萨显圣,欲又称云居寺。

  西安城隍庙(都城隍庙)

  西安城隍庙又称都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系当时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诸省,故称"都城隍庙"。明宣德八年(1433年)移建于西大街现址。清雍正元年(1723年)毁于火灾。同年川陕总督年羹尧用拆除明秦王府木料、砖瓦扩充修建。后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都曾修葺。庙前牌楼毁于文革。2005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将城隍庙前改造列为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6月底建成。

  2001年6月25日,西安城隍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北院门街道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