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吸收能力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宁东玲。本书融合知识吸收能力理论和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关注信息系统采纳和使用过程中的能力问题,研究知识吸收能力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影响机制。
- 中文名称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吸收能力研究
- 作者 :宁东玲
- 丛书名 :经济学.管理学博士论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权信息
ISBN:9787514110401
出版日期:2011 年10月
开本:16开
页码:235
版次:1-1
内容简介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来自识吸收能力研究》首先,建立研发不合作和研发合作的两阶段静态博弈模型,比较分析这两种研发策略以及有无知识相似因素的两个博弈模型。女宗略些句其次,构建概念模型,开发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的测量工具,完善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再其360百科次,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和确定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志找头收能力的组成要素。最后.利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通过路径分析,分析和证实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吸收能力研究》可供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知识管理领域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目录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吸收能力研究》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问题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1.4研究方法
1.5结构安排
第2章知识吸收能力理论
2.1知识吸收能力研究进展
2.1.1知识吸收能力研究视角
2.1.2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
2.1.3知识吸收能力的两类测量
2.1.4知识吸收能力的组织产出
2.2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研究
2.2.1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2.2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来自价
2.2.3区域创新360百科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第3章信息技术理论
集看鲜件他节 .3.1信息技术算京官张采纳理论
3.1.1个体层面的信息技术采纳
头普望 3.1.2组织层面的信息技术采纳
3.2信息系统评台木单期秋做价
3.2.1信息系统还相综合评价
3.2.2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3.2.3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概顶的效盐距艺评价
3.2.4信息系统评价方法
第4章知识相似因素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分析
4.1研即职刚名赶队领染买发合作中知识吸收能力分析
4.1.1企业研发投入的现状分析
4.1.2研发投入与知识顶致报吸攻服触领岩府吸收能力
4.2两阶段博弈模型假设
4.3考虑知识相似因素的博弈模型
4.3.1研发不合作两低验敌草皇食流的两阶段博弈模型
4.3.2研发合作的两阶段博弈模型
4.3.3几种类型的博弈模型比较
翻报苗附目停愿 4.4本章小结
第5章概念模型
5.1知识吸收能力的内涵界定
5.1.1潜在吸收能力的内涵
身表特敌 5.1.2现实吸收能力的内涵
5.2知识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
5.2.1潜在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
5.2.2现实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
三 5.3知识整合机制及其维度的划分
5.4实证研究假设
5.4.1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关系
5.4.2知识吸收能力与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关系
5.4.3知识整合机制与知识吸收能力的关系
5.5析某从批板育尽除开说本章小结
第6章数据盾只的伤实唱标卷察行收集和预处理
6.1问卷及测量变量设计
6.1.1问卷设计
6.1.2变量设计
核宽顺染河还东 6.1.3小样本数据顶查课乐找现束愿去即美测试
6.2样本数据采外歌证校集及检验
6.2.1基本信息统计
6.2.2信度检验
6.2.3效度检验
父用主 6.3本章小结
第7章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
7.1数据分析方法
7.1.1结构方程模型
7.1.2模型参数检验
7.1.3评估模型拟合度检验
7.2验证性因子分析
7.2.1潜在吸收能力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2.2现实吸收能力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2.3知识整合机制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7.3理论假设的检验
7.3.1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的路径分析
7.3.2现实吸收能力与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路径分析
7.3.3潜在吸收能力与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路径分析
7.3.4知识整合机制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路径分析
7.4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在各变量上的方差分析
7.4.1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在潜在吸收能力上的差异分析
7.4.2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在现实吸收能力上的差异分析
7.4.3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在知识整合机制上的差异分析
7.4.4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在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上的差异分析
7.5结果解释
7.6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与展望
8.1研究结论
8.2主要创新点
8.3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a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吸收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