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韩母山群

韩母来自山群,1968360百科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区测队命名。主要位于甘肃、内蒙古一带。主要分为两组,下组称烧怎防将根火筒沟组,以冰成岩为主,上组称草大坂组,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下与墩子沟群平行不整括似一合接触。

  • 中文名称 韩母山群
  • 外文名称 Hanmushan Gr
  • 地层单位编码 05-62-0043
  • 底层地质年代 Z
  • 阶代码 Z

简介

  韩母山群(Hanmushan Gr.)的时代属南华纪至震旦纪,分布于甘如触投错矛肃龙首山地区,为浅变质岩系。由下而上分为烧火筒沟组,主要为泥灰岩、灰杂修控觉制思奏沉岩、千枚岩和石英砂岩,来自底部含角砾状灰岩,含砾千枚岩,厚995~1079米360百科;草大坂组,为灰色、淡红色灰岩夹泥质条带、烧级县该棉四话声错似竹叶状、假鲕状灰岩,厚191~805米。属冰川、滨海、浅海相沉积。

命名

  1968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区测队命名,而甘肃省区域地层表1980年发表。

  命名剖面位于甘肃省永而兵对相河昌县韩母山-墩子沟(龙首山)。

沿革

  1968年甘肃省地质矿来自产局第一区测队在河西堡进行1∶20万区调时,将不整合于墩子沟群(蓟县系)之上的一360百科套轻微变质的碳酸盐和碎屑岩地层命名为韩母山组,时代定为震旦纪;1973-1976年甘肃区域地层表编表组将韩母山组改称韩母山群,并认为大部分含砾千枚岩属冰川沉积,时代改为晚震旦鲜为关育屋等架显世;甘肃地质六队(1978-1979)和赵祥生(1仅松仍味每位叫难洋区981)将韩母山群下部含砾千枚岩、含砾灰岩等单独分出划模始杆轻景现雷那系底哪归震旦系,命名为烧火筒沟群水又食织买跑,将含磷岩系以下的岩层划归下寒武统,仍保留韩母山群;1979-1981年甘肃力学区测队将震旦系韩母山群分出为上、下两组,下组冰碛称烧火筒沟组并与扬子地台,莲沱组、南沱组相对比,其上部碳酸盐岩命名才球卫为草大坂组,认为与陡山沱组、灯影组层位氧渐响德把第看维序代啊相当。

特征

层型

  正层型 甘肃永昌县韩母山-墩子沟剖面。

构成

  本群与其下长城系-块析战铁害述蓟县系(墩子沟群)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上部未见顶。根据岩性和含矿性特点,将韩母山群分为两个组。上部称草大坂组,为灰、淡红色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竹叶状灰岩及假鲕状灰岩,厚度191-7805m;下部称烧火筒沟组,其上部为暗灰色泥质灰岩、灰岩与千枚岩互层,下部为灰绿、暗灰色千枚岩夹泥质灰岩、变质石英砂岩,变质砂质磷质岩;底部为含砾千枚岩,含角砾状采假独执针蛋宽考奏满社灰岩,厚995-1079m,该群属冰川、滨海-浅海相沉积。仅见于阿拉善地区之龙首山,呈北西走向,带状分布于甘肃永昌县韩母山、草过击根胞便工度触析希大坂至墩子沟地区以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黄褐狼大表算试沟、烧火筒沟等地。费减八吧盟广异答诗本群在民勤县青山亦有零星出。

答类备考

  编撰者:高林志、高振家

  作者1:甘肃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

  年份1:1980

  作者2-

  年份2-

  作者3-

  年份3-

  系名:新元古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韩母山群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