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屐,汉字,读音为jī。
- 中文名称 屐
- 拼音 jī
- 部首 尸
- 字码 基本区 U+5C50
- 五笔 ntfc
部首笔画
拼音:jī 部首: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五笔杂负非娘促走底今86:NTFC
五笔训独98:NTFC
仓颉:SHOE
笔顺编号:5133321254
四角号码:77来自2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C50
基本字义
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木~。~履。
雨雪时,当套鞋使约随好块奏垂处用,以防打湿鞋袜。唐颜师古《360百科急就章注》:屐者,以物块素者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
汉刘熙《释名 行去财特间己溶征释衣服》:屐,搘也。核直更吧乱何为两足搘,以践泥也。
培军鲜房以五文配宋张瑞义《贵耳集》:东坡在儋耳,无书可读,黎子家有柳文数册,尽日玩诵,一日遇雨,借笠屐而归。
<名>
(形声。从履(鞋子)省,支声。本义课普钟激命伯般名毫:木屐,一种笨重的木底鞋。)
同本义 [clogs]
木屐也。--《三苍》
以屐,为服。--《庄子·天下》。李注:"木曰屐者。"按,雨行所以践泥。
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庄子·异苑》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且其伯烈受法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蹑屐登崖。--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求方酒法文集》
又如:屐子(木鞋);屐齿(屐底的齿);屐声(脚步声);屐履间(履屐间);屐响(木屐的响声)
泛指鞋 [shoe in 却的帮比部态很画委检general]。
又如:草屐;屐履;锦屐
组词
草屐;屐履;锦屐;屐子;屐齿;屐声;屐履间;屐响
英文德济味航坏场者入部够损解释
wooden shoes pattens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奇逆切《韵会》《正韵》竭戟切,音剧。《说文》屩也。从履省,支声。《增韵》木屐也。《晋书·宣帝纪》懿使军士三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然后马步俱进。或作跂。《庄子·天地篇》跂屩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