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半球的裂变

是刘文龙,朱鸿博编著的一本图书。本书试以实证的方法,比研究拉丁美洲和收钢诗能频美国的历史进程,论证殖民地时期、独尔烧油即练是矛热立革命时期和19世纪美洲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进程及其主要特点,从而揭示西半球的裂变是数百年来拉美和美国不同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本书是上海市社科"九五规划"的一个项目,也是多年研究的成果。尽管其篇幅不长,但是确实花了很多精力,克服和资料不足的困难,最终完成了这项任务。

  • 中文名称 西半球的裂变
  •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1日
  • 作者 刘文龙,朱鸿博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信息

  版 次:1页 数:275字 数:216000

  来自印刷时间:2005-12-10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532618842包 装:精装

简介

  西半球的历史尽管存在时空上的一致性,但是拉丁360百科美洲和盎格鲁美洲从殖民地时代起就存在明显的差异。正如墨西哥学者所提出的:"从其起源起,当北美殖民地的逻辑坚持个个利益(理均胶迫模亲权渐送无论是殖民地的利号坏章律双速润,还是寻求宗教自由空间)之间,在拉丁美洲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所代表的国家组织中央集权化的征服,并且受一种严严的官僚等级制的支配。"

作者 

  刘文龙(1942- )复旦大学世界史教授。安徽桐城人。1975年加入中国共探排产党。196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北京语言学院外语系进修,意大利罗马大学任教、墨西哥学院历史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现代史、拉丁美洲史的教学与研究。来自主讲《当代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文化史研究》、《近现代拉丁美洲史》等课程。发表"美洲的发现--新旧文化交汇的结晶"、"现代拉美文化科学的外源性"、"华360百科夏文化在近代拉丁美换他吸铁进金制方离度大洲"等论文。著有《墨西哥:文化碰撞悲喜剧拉丁美洲文化概论》、《拉丁美洲文化概论》等,合著《中国与拉丁美洲文化交流志》。主持完成"拉丁美洲与美国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等科研项目。

留班手从一改晶条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洲各殖民地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一、孕育美洲各殖民地的不同"母体":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

  迈向近代化的美国

  中世纪遗产沉重的西班牙

  依附于英国的葡萄牙

  二、拉美与北美殖民地的经济与社会独特性之形丝娘级

  不同的经济开发方式

  不同的征税制度

  贸易自由程度之差异

  政治自主程度之差异

  三、拉美大庄园与北美家庭农场之形成及其不同的特点

  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与农业

  西班牙美洲的委托监护制与土地占有关系

  西班牙美洲的封建土地制度之建立

  西班牙美洲大庄园制的件白红罪紧贵形成及其特点

  北美家庭农场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四、美洲殖民地时期天主教与新教不同的社会作用

  中世纪末期到近代初期天主教和新教在欧美的历史地位

  天主教:拉美专制与落后发展模式的铸造者

 措船滑担旧 新教:北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第二章 美国和拉美高验范独立革命的不同特点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一、影响北美和拉美独立革命走向的内外要素

  二、美国独立革命--胜利的资产阶段级民主革命

  北美地方议会--捍卫殖民地经济和政治权益的一支力量

  独立革命:资产阶段革命思想的实践

  从独立运动到社会变革

  三、拉美独立革命--无社会革命的民族解放运动

  拿破仑入侵半岛--撞击出拉美独立火花的燧石

  独立革命的政治思想基础--美洲民族主义

  独立后拉美国国家对殖民地遗产的继承

  第三章 19要望食西少蛋及世纪后期西半球之大裂变

  一、19世纪后期影响美国与拉美经济走向的内外因素

  二、美国:向资本主义工业化强国迈进

  三、拉丁美洲:向依附性资本主义过渡

  过渡的三种类型

  畸形的经济增长

  四、拉美与美国不同的农业发歌美景序提源侵展模式

  美国和拉美农业的历史作用

  拉丁美洲大庄园制度的扩运鲁胜能孙银乡述错

  拉丁美洲的大庄园--前资主义型的农业生产单位

  美国资本主义农场的成长与壮大

  美国集约化农业的苏因见发展

  五、拉美与美国城市化的不同进程与经济职能

  六、拉美天主教与美国新教的不同社会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西半球的裂变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