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鲁兴萌

管测己兴萌,男,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科学学资束分院副院长,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来自家蚕病原微生物对家蚕的致病机理、蚕病发生和流行规律、蚕业消毒和病害防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主持胚种传染率的研究等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出版过多部学术专著,曾获得过国务院教学改革奖等多项奖励。

  • 中文名称 鲁兴萌
  •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 主要成就 获得过国务院教学改革奖等多项奖励
  • 性别 男
  • 职称 教授

教育背景和工作简历

  2000.12 ~ 浙江大学来自动物科学学院 教授、副院长

  1998.9 ~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副教授、教授

  1995.5 ~ 1998.9 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 讲师、副教授、系主任

  1992.4 ~ 1995.3 日本国立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生物机能科学 博士

  19争罪力91.10 ~ 1992.3 日本国立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360百科微生物与病理学研究室 进修

电收某过  1989.8 ~ 1991.10 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 病理学研究室 助教、讲师

  1986.9 练色扩阳元~ 1989.7 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 家蚕生理与病理学方向 硕士

  1984势进谈造查列.8 ~ 1986.8 中国农业科学学院蚕业研究所 生理与病理学研究室 研究员助理

  1980.9 ~ 1984.7 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 学士

品养弦证他此临矛组要学术兼职

  中国兽药典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2004 ~)

  中国蚕学会理事、生理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3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2003~)

  山东农业大学客座教授(2002~)

  浙江省农学会理事( 2行集排边活封002 ~)

  浙江省科协委员( 2001 ~)

  浙江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9 ~)

  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9 ~)

主要奖励

  蚕学专业农工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国务院教学改革二等奖, 2001 , 4/5

  新型蚕室蚕具消毒剂--消特灵的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 , 3/5

  桑蚕细菌性肠道病的研究,浙江农业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 1998 , 1/4

  浙江省"151风唱满击世去绿黑吧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0~)

主要研究领域

  病来自原微生物的基因功能:比较不同株系微孢子虫、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各种蛋历早于波钢答白质和核酸等的差异,分析致病因素和机理,解明基因功能和作用机制。

  微生物资源利用:主要研究有用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功能和大规模培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微生物资源研究等。

主持项目

2000年以来项目

  ① 家蚕微粒子虫发芽抑360百科制因子的基因克隆与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471311 ), 2005 ~ 2007 ( 20 万)

  ② 微粒子虫的侵染特异因子分离与克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2史立早局导究70898 ), 2003 ~ 2005 ( 16 万)

  ③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的流行生态机制和综合防治。浙江省科技厅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2003C 22013 ), 2003 ~ 2005 ( 25 万)

  ④ 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验技术蚕病检测技术改进研究。浙江省农业厅, 2003 ~ 2004 ( 5 万)

  ⑤ 家蚕农增端高备府口药中毒、母蛾检验和蚕病沉急方织值殖陆儿房树饭诊断的研究。浙江省农业厅, 2002 ~ 2003 ( 6 万)

  ⑥ 蚕肠道细菌微生态抑制微粒子病发生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070578 ), 2001 ~ 2003 ( 14 万)

  ⑦ 家蚕肠道来源细菌抑制微粒子病发生机理的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318000 ), 2001 ~ 2003 ( 4 万)

  ⑧ 胚种传染率的研究。浙江省农业厅, 2000 ~ 2002 ( 6.5 万)

  ⑨ 动物科学类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浙江大学, 2000 ~ 2004 ( 3 万)

  合作项目

  ① 中草药蚕体蚕座消毒剂的研究与开发。浙江省湖州市科技局( 2 ), 2002 ~ 2004

  ② 新型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和改进。浙江省科技厅( 2 ), 2002 ~ 2003

  ③ 动物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 3 ), 2000 ~ 2004

90年代项目

  ④ 萘胺类化合物缓解家蚕氟中毒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870591 )( 2 ), 1999 ~ 2001

  ⑥ 雄蚕新品种繁殖技术研究。国务院茧丝办风险基金( 1 ), 1999 ~ 2000

发表学术论文

2000年以来论文

  [1] 两种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及对家蚕侵染性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Spore Surface Proteins of Two Microsporidia and Their Infectivity to Si跳火煤销lkworm Bom所米纪银了呀变byx mori )。蚕业科学紧参雷急, 2004 , 30 ( 2 ): 157-163 。黄少康费士信导比问市可树、鲁兴萌、汪方炜、金伟、陈盛禄

  [2] 家蚕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 Design of Computer Program for D响父节秋突够iagnosing Silkworm Diseases )。蚕业科学, 2004 , 30 ( 2 ): 164-170 。 宋慧芝、鲁兴萌、沈海

  [3] BmNPV 和 AcNPV 扩大寄主域杂交重组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和改进。中国科江鱼半止跟肥律降学 C 辑(生命科学), 2针片斤王友004 , 34 ( 2 ): 156-164 。吴小锋、曹翠平、许雅香、鲁兴萌

  [4] Expression of human VEGF 165 in silkworm( Bombyx mori L.) by using a recombinant baculo应力松虽感virus and its bioactivity assay.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4, 111:253~261. Xiaofeng Wu, Zhaozheng Yin, Cuiping Cao, Ling Huang, Xingmeng Lu取层告乎明, Jianxin Liu, Weizheng Cui

  [5] 家蚕五龄幼虫后部丝腺细胞 EST 的测定站号水注特移和基因表达谱分析。 中国科学 (C 辑 - 生命科学 ) , 2004 , 34(5) : 436~443 。钟伯雄, 余迎朴,徐豫松,俞鸿,鲁兴萌,聚架染常终充何这离务缪云根,杨君,徐昊,胡松年,楼程富

  [6] 蚕业教育和蚕业发展。蚕桑通报, 2004 , 吧备35 ( 3 ): 60-64 。鲁兴萌

阻身刻  [7] 不同感染时期和感染量对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的影响。蚕桑通报, 2004 , 35 ( 1 ): 18-21 。徐杰、陈灵方、林宝义、鲁兴萌

  [8] 微量氯氰菊酯对家蚕的毒性( Toxicity of Low Dosage Cpermethrin to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农药学报, 2003,5 ( 4 ): 42-46 ,鲁兴萌、周 勤、周金钱、吴海平、沈昱

  [9] 种茧育后期死蛹的发生与防止。蚕桑通报, 2003,34 ( 4 ): 11-13 ,鲁兴萌、吴海平、吴一舟、林宝义、汪方炜

  [10] 不同容量母蛾样本检验微粒子灵敏度的测试。蚕桑通报, 2003,34 ( 3 ): 17-19 ,林宝义、吴海平、徐杰、鲁兴萌

  [11] 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 bombycis )向家蚕 BmN 细胞接种与增殖的观察。蚕业科学, 2003,29 ( 3 ): 260-264 ,钱永华、鲁兴萌、金伟、王建芳、黄金山、李宏

  [12] 昆虫的微粒子虫病。昆虫知识, 2003 , 40 ( 1 ): 5-8 ,汪方炜、鲁兴萌

  [13] 微粒子病家蚕消化道内肠球菌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the Enterococci Isolated from Intestine of the Pebrine Infected Silkworm )。蚕业科学, 2003,29 ( 2 ): 151-156 ,鲁兴萌、黄少康、汪方炜、孙振国、张凡、陈盛禄

  [14] 家蚕肠球菌体外抑制微孢子虫发芽的动力学研究( Kinetic Studies of Enterococci Inhibition on the Germination of Nosema bombycis Spores )。蚕业科学, 2003,29 ( 2 ): 157-161 ,汪方炜、鲁兴萌、黄少康

  [15] 家蚕肠球菌对微孢子虫体外发芽的抑制作用( Inhibition of Cultured Supernatant of Enterococci Strains on Germination of Nosema bombycis Spores in Vitro )。蚕业科学, 2002,28 ( 2 ): 126-128 ,鲁兴萌,汪方炜

  [16] 微孢子虫变异研究进展。蚕业科学, 2002,28 (增刊): 44-47 ,黄少康,鲁兴萌,汪方炜

  [17] 对虾白斑综合征研究进展。中国兽医科技, 2002 , 32 ( 1 ): 12-14 ,许雅香,许梓荣,鲁兴萌

  [18] 对我国养蚕业中传染性软化病的思考。蚕桑通报, 2002 , 33 ( 3 ): 6-8 ,鲁兴萌,汪方炜,石彦

  [19] 微量菊酯类农药对家蚕毒性的调查初报。蚕桑通报, 2002 , 33 ( 3 ): 27-29 ,孙克坊、周勤、周金钱、汪方炜、鲁兴萌

  [20] 胎牛血清及热处理家蚕体液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增殖的影响。蚕业科学, 2001 , 27 ( 1 ): 72-74 ,钱永华、黄金山、王建芳、李宏、鲁兴萌、金伟

  [21] 微孢子虫发芽机理。科技通报, 2001 , 17 ( 4 ): 16-19 ,汪方炜、鲁兴萌

  [22] 家蚕体液性防御因子 - 凝集素。中国蚕业, 2001,22 ( 4 ): 55-56 ,汪方炜、鲁兴萌

  [23] 几种化学药物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效果。北方蚕业, 2001,22 ,( 91 ): 14-16 ,钱永华、鲁兴萌、金伟、王建芳、黄金山、李宏。

  [24] 桑蚕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率。蚕桑通报, 2001 , 32 ( 3 ): 7-10 ,鲁兴萌、吴海平

  [25]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蚕业科学, 2000 , 26 ( 3 ): 165-171 ,鲁兴萌、吴海平、李奕仁

  [26] 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蚕业科学, 2000 , 26 ( 2 ): 81-86 ,鲁兴萌、吴勇军

  [27] 家蚕微粒子虫感染家蚕的病理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 26 ( 5 ): 547-550 ,鲁兴萌、吴忠长

  [28] 昆虫抗细菌蛋白质的研究进展。科技通报, 2000 , 16 ( 3 ): 188-193 ,鲁兴萌、汪方炜、金伟

  [29] 桑蚕来源致病性微孢子虫的分类学地位。科技通报, 2000 , 16 ( 2 ): 130-137 ,鲁兴萌、金伟

  [30]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中国蚕业, 2000, 82:49-50, 鲁兴萌

  [31] 丙硫苯咪唑等药剂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作用。中国蚕业, 2000 , 81:19-21, 鲁兴萌、金伟、吴一舟、吴金美

  [32] 野外昆虫与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防治。蚕桑通报, 2000 , 31(2) : 5-8 ,蔡志伟、鲁兴萌、吴忠长

90年代项目

  [33]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中的分布。蚕业科学, 1999 , 25 ( 3 ): 158-162 ,鲁兴萌、金伟、钱永华、贡成良

  [34] 微孢子虫分类学研究进展。科技通报, 1999 , 15 ( 2 ) :119-125, 鲁兴萌、金伟

出版著作

2000年以来著作

  [1] 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研究。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农业科学,石元春主编), 2002 年 9 月,福州 : 福建教育出版社, 441-442 ,参编

  [3] 简明养蚕手册。北京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 249-290 ,副主编

  [4] 家蚕病理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主编:金伟;副主编:鲁兴萌:编者:万永继、贡成良、廖富萍

  [5] 昆虫分子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 327-365 ,参编

  [6] 蚕桑学实验指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参编

90年代著作

  [7] 养蚕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 , 294-337 ,副主编

  [8] 蚕业发展与蚕丝研究。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副主编

  (概述图片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鲁兴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