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第2版)》,它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出版的图书。

  • 书名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第2版)
  • 作者 陆 彬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7月1日

信息

  作者:: 来自陆彬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360百科

  出版年: 2005-07-01

  页数: 853

  定价: 99.00元

  IS全触没破底显BN: 97871170674阶里54

简介

  全书共16章,内容为: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包合物制备技术,胶束、纳米乳、亚微乳与复乳制备技术,脂质体制备技术,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亚微粒与纳米粒制备技术,骨架型制剂制备技术,缓释包衣与小丸制备技术,脉冲与式自调式释药技干社术,经皮给药新剂型,眼下离受胜呢红部给药新剂型,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给药新剂型,子宫、阴道与植入给药新剂型,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新剂型,生物技术药物新剂型,治疗基因导入技术与给药新剂型。

目录

  绪论1

  第一部分药物新剂型的制备3

  1速释制剂的制备3

  11分散片生产技术3

  111项目要求3

  来自112制订生产计划3

  113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3

  114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3

  115原辅料的预处理3

  116配料360百科9

  117制粒9

  118压片17

  1盐读著富19铝塑包装27

  1110相关知与北日维识28

  12泡腾片生产技术30

  121项目要求30

  122制订生产计划3值木苏金备响随0

  123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纸川整东号科迅30

  124维生素C泡腾片30

  125原辅料的预处理30

  126配料31

  127制粒32

  128压片33

  129包装34

  1征圆眼雷而期现纪210相关知识35

  13口腔崩解片生产技术36

  131项目要求36

  132利福平口腔崩解片36

  133生产工艺36

  134相关知识37

 娘药英防零女文 2缓释制剂的制备40

  21亲水凝胶骨架片生产技术味层诗领等首40

  211项目要求40

  212盟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40

  213原辅料的预处理40

  214制采家海短画收粒41

  215湿粒干抓标帝故米气触动跳燥42

  216整粒与混合42

  217压片43

  218相关知识43

  22溶蚀性骨架片生产预断变备派构黄据史技术44

  221项目要求44

  222硝酸甘油缓释片44

  223原辅料的预处理44

  224制备操作45

  缩打225相关知识45

  2分风意假3不溶性骨架片生产技术46

  231项目要求46

  232复方苯巴比妥钠缓释片46

  233原辅料的预处理46

  234制备操作46

  235相关知识46

  24膜控缓释终钱花令小丸生产技术47

  241项目要求47

  242双氯芬酸钠缓释小丸47

  243原辅料的准备和预处理47

  244双氯芬酸钠缓释小丸的制备鲁石训绍冲义革成田令48

  245相关知识53

  25膜控缓释片生产技术56

  251项目要求56

  252处方56

  253片芯的制备56

  254包薄膜快介齐类酸娘世质围衣57

  255相关知识60

  3控释制剂的制备--渗透验的金列泵型控释制剂生产技术66

  31项目要求66

  32处方67

  33片芯制备67

  331所需主要设展独广丝备、原辅料及要求67

  332操作人员进入片剂制备车间67

  333生产前的准备67

  334领料67

  335原辅料的验收67

  336粉碎、过筛与混合67

  337制软材67

  338制湿颗粒68

  339湿颗粒的干燥68

  3310整粒与混合68

  3311压片68

  3312结束工作68

  34包衣68

  341所需主要设备、原辅料及要求68

  342进入包衣车间68

  343包衣前的准备68

  344领料68

  345原辅料的验收69

  346包衣液的配制69

  347用空气悬浮包衣技术包衣69

  348打孔70

  349结束工作70

  35相关知识70

  351渗透泵控释片的概念70

  352渗透泵控释片的特点70

  353渗透泵控释片的分类和控释原理70

  354组成渗透泵片的材料71

  355影响渗透泵片释放药物的因素72

  第二部分药物新剂型的研究、申报与审批73

  1药物新剂型的设计73

  11查阅资料73

  12可行性评价和市场调研73

  13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的准备73

  14制剂处方前的研究74

  15药物剂型实验设计的数学方法74

  151正交设计法74

  152均匀设计法75

  153因子分析法75

  2实验室研究与小量试制75

  21处方筛选与生产工艺研究75

  21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处方和工艺研究76

  212不溶性骨架片的处方和工艺研究79

  213包衣缓释制剂81

  22实验室样品的制备82

  3放大试验与初步质量研究82

  31放大试验82

  32质量研究83

  4临床前研究84

  41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84

  42非临床研究84

  5临床研究84

  51Ⅰ、Ⅱ、Ⅲ期临床研究84

  52Ⅳ期临床试验与正式生产85

  6新制剂与新药注册办法85

  61注册分类85

  611中药与天然药物85

  612化学药品86

  62新药制剂的申报86

  621综述资料86

  622药学研究资料87

  623药理毒理研究资料87

  624临床试验资料87

  63新药制剂的主要研究内容87

  第三部分新剂型、新技术基本知识与研究进展89

  1固体分散技术89

  11概述89

  111固体分散体的定义与特点89

  112固体分散体的发展89

  12载体材料89

  121水溶性载体材料90

  122难溶性载体材料90

  123肠溶性载体材料91

  13固体分散体的类型91

  131固体溶液91

  132简单低共熔混合物91

  133共沉淀物91

  14常用固体分散技术92

  141熔融法92

  142溶剂法92

  143溶剂熔融法92

  144研磨法93

  15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别93

  151溶解度及溶出速率93

  152热分析法93

  153X射线衍射法93

  154红外光谱法93

  155核磁共振法93

  16固体分散体的速效与缓释原理94

  161速效原理94

  162缓释原理94

  17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应用举例95

  171磺胺噻唑PVP共沉淀物95

  172吲哚美辛滴丸95

  2包合技术96

  21概述96

  211包合物的定义与特点96

  212包合物的种类96

  22包合材料97

  221环糊精97

  222环糊精衍生物97

  23包合作用的影响因素98

  231药物与环糊精的比例98

  232对药物的要求98

  233药物的极性或缔合作用的影响98

  24常用的包合技术98

  241饱和水溶液法98

  242研磨法99

  243超声波法99

  244冷冻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99

  245液液法和气液法99

  25包合物的验证99

  251X射线衍射法99

  252红外光谱法99

  253核磁共振法99

  254荧光光谱法99

  255圆二色谱法100

  256热分析法100

  257薄层色谱法100

  258紫外分光光度法100

  259溶出度法100

  26包合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100

  27包合物的制备举例--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101

  271制备方法101

  272制备操作101

  273注意事项101

  3微型包囊技术101

  31概述101

  311微型包囊的相关概念101

  312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101

  313药物微囊化的发展102

  32囊心物与囊材102

  321囊心物102

  322囊材103

  33药物微囊化方法104

  331物理化学法104

  332物理机械法106

  333化学法107

  34影响微囊粒径的因素107

  35微囊中药物的释放108

  351微囊中药物释放的机制108

  352影响微囊药物释放速率的因素109

  36微囊质量的评定109

  361微囊的形态与粒径109

  362微囊的药物含量与包封率110

  363微囊药物的释放速率110

  37微囊制备举例110

  371活性炭微囊110

  372液状石蜡微囊111

  4口服速释制剂112

  41概述112

  411口服速释制剂定义与研究进展112

  412口服速释制剂的特点113

  413口服速释制剂的种类113

  42自乳化口服释药系统113

  421自乳化口服释药系统定义与特点113

  422影响自乳化口服释药系统中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114

  423处方组成114

  424制备实例114

  425质量评价115

  426自乳化口服释药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115

  43速液化咀嚼片115

  431速液化咀嚼片的辅料115

  432制备工艺115

  5口服缓控释制剂115

  51概述115

  511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定义115

  512缓控释制剂的种类116

  513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116

  514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发展116

  52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117

  521缓控释制剂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117

  522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影响117

  523药物的动力学性质对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影响118

  53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原理与方法121

  531控制溶出速度来控制药物释放122

  532控制扩散过程控制药物释放122

  533溶出过程和扩散过程同时控制药物释放125

  534离子交换树脂型缓控释制剂125

  535非pH依赖型控释制剂126

  536渗透泵型控释制剂126

  537延长胃肠转运时间的缓释制剂127

  54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评价129

  541溶出介质130

  542溶剂pH对释放度的影响130

  543搅拌速率131

  544取样时间点的设计131

  545释药机制的分析131

  55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体内过程评价132

  56体内外相关性133

  561整个相关133

  562参数相关133

  563单点相关关系133

  6靶向制剂133

  61概述133

  611靶向制剂的分类134

  612制备靶向制剂的目的134

  613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135

  614靶向性评价135

  62被动靶向制剂136

  621脂质体136

  622微球138

  623纳米球、纳米囊138

  624注射用乳剂、微乳138

  63主动靶向制剂138

  631修饰的药物载体138

  632前体药物139

  64物理靶向制剂139

  641磁性靶向制剂139

  642栓塞靶向制剂140

  643热敏靶向制剂140

  644pH敏感脂质体140

  65多功能靶向制剂140

  7透皮给药系统14

  71概述141

  711透皮给药系统的定义141

  712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141

  713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与种类141

  72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142

  721开发透皮吸收制剂要考虑的因素142

  722透皮给药系统吸收的影响因素143

  73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144

  731透皮给药制剂的常用材料144

  732透皮贴剂的生产工艺146

  74药物聚合物薄膜的通透性和经皮渗透性的实验方法151

  741体外渗透性实验薄膜152

  742体外通透性及渗透性实验152

  743体内渗透性的测定153

  75透皮给药制剂的评价154

  751透皮贴剂释放速率、透皮速率和释放度测定法155

  752黏贴性能的测定155

  753透皮吸收贴剂含量与生物利用度的测定156

  8脉冲式给药系统157

  81脉冲式给药系统的释药原理157

  811磁性触发式释药157

  812超声波触发式释药158

  813温度控制释药158

  82脉冲式给药系统的特点158

  83脉冲式给药系统的类型158

  831按用药途径分类158

  832按控制释药机理分类159

  参考文献161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