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现代建筑史

《中国现代建筑史》是由邹德侬等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合建筑院校建筑学或其他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或硕士学位研究生使用。

全书共八章,本书是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化而来,其内容是将中国1920帝里载判活哥传年末~1990年末来自的现代建筑史分为七个阶段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力求内容完整、丰富齐全。

  • 书名 中国现代建筑史
  • 作者 邹德依,戴路,张向炜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 页数 272 页

过程

  • 版信息

  2003来自年,《中国现代建筑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0年8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

  中国现代建筑史》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1920年代之末为起点,把1949年前后的中国现代建筑史贯通起来,以1949年以后的建筑纪异神美香字发展为重点,一直叙述到19360百科99年20世纪结束,时间跨度约70年。本直视发甚终高所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和双终于急目正式发表的文献,以再现真实历史为主旨,对于半个多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建筑代将苦挥确研星普皇现象、建筑事件、建筑作品、建筑理论和建筑人物进行了论述。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

  第1章

  现代建筑两字整运动与中国

  1.1 中国志她溶案少老现代建筑的几个用语

  1.1.1 当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1.1.2 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1.1.3 现代建木案察做此密诉或张态笑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

  1.2 国际现代建筑运动与中国

  1.2.1 被动的输入和主动的发展

  1.2.2 在国家性和国际性框架里

  1.2周歌工切听己争.3 工业化与非工业化的共存

  1.2.4 现代建筑在中国连绵不断

  1.3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的分期

  1.3.1 对起始期问题的一般讨论

  1.3.2 中国现代建筑的历史分期

  1.3.3 中国现代建筑师的自然分代问题

  第2章

  被动来自引进和主动发展:现代建筑发源及弱势,1920年代末~1940年代

  2.1 从无到有:现代建筑背景

  2.1.1 现代建筑的思想前

  2.1.2 现代建筑的科技引

  2.1.3 发展现代建筑的社会局限

  2.360百科1.4 奠定基础的一代先驱

  2.2 被动引进:西方建筑在华

  2.2.1 被动引进

  2.2.2 类型齐备

  2.2.3 思潮多端

  2.3 弱中起步:现代建筑发源

  2.3.1 从装饰时尚起步

  敌鲁副整山草赵农2.3.2 从中国特征起步

  第3章

  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50年代之初

  3.1 大力拉开沉重序幕

  3.1.1 国外:朝鲜战争

补明连史民境志混院百析  3.1.2 国内:内战余波

  3.1.3 经济:百废待举

  3.1.4 政治:多项运动

  3.1.5 成就:三年恢复

  3.2 清除废墟建立秩

  3.2.1 医治战争创伤

  3.2.2 建立国营企业

  3.2.3 恢复工业生产

  3.3 现代建筑自发延续

  3.3.1 创作环境

  3.3.2 典型作品

  3.3.3 文物保护

  3.4 被人遗忘的新开篇

  --

  第4章

  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

  积非径4.1 计划经济登路程

  4.1.1 过渡时期总路线

本保府况  4.1.2 苏联援建156项

  4.1.3 刀光剑影文艺界

  4.2 一边倒的得失论

  模送石须么算4.2.1 社会主盐石要孙友画城得为山义范式初创

  4.2.2 看不见对手的战斗

  4.2.3 理论不明请看建筑

  4.3 答案简单的难题

  4.3.1 建筑学音紧品形会应运而生

  4.3.2 梁思成持亲景铁船坏开呼移妒的理论成就和悲剧

  4.3.3 方盒子即资本主

  4.4 探索从屋顶开始

  4.4.1 民族形式的纪念碑

  4.走现矛状价茶测器更内喜4.2 民族形式潮中探新

  4.4.3 大退潮中的反浪费

  4.企据乎下花食京浓养胡先5 双百方针和反右

  4.5.1 春天里来百家鸣

  4.5.2 夏天里的反右派

  第5章

  技术初潮及理论高潮:大跃进和大调整时期,1958年~1965年

  5.1 从冒进到跃进

  --

  5.2 从双反到双快

  5.2.1 火烧浪费保守

  5.2.2 快速设计施工

  5.2.3 技术革新与革命

  5.2.4 半山钢厂警钟

  5.3 公社带来任务

 星变解 5.3.1 快速乡镇规划

  5.3.2 城市里的公社

  5.4 首都十大建筑

  5.4.1 设计的群众运动

洋防川  5.4.2 建兵南评国十年纪念碑

  5.4.3 上海卫星城规划

  5.4.4 建筑艺术座谈会

  5.5 澎湃技术初潮

  5.5.1 暗合国际大潮流

  5.5.2 建筑结构纪念碑

  5.5.3 其他建筑实例

  5.6 地域性的春光

  --

  5.7 域外建筑初试

  --

  5.8 大跃进大教训

  5.8.1 八字方针

  5.8.2 风格讨论

  第6章

  政治性地域性现代性:设计革命和文化革命,1966年~1976年

  6.1 领袖号召设计要革命

  6.1.1 打破苏修的条条框框

  6.1.2 解剖麻雀和下楼出院

  6.1.3 反修防修依靠干打垒

  6.2 全面倒退和局部前进

  6.2.1 政治建筑象征性

  6.2.2 自发自强地域性

  6.2.3 得天独厚领域性

  6.2.4 隔而不绝现代性

  6.2.5 天安门广场的句号

  第7章

  繁荣创作对千篇一律: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1977年~1989年

  7.1 十年开放社会背景

  7.1.1 政治上拨乱反正

  7.1.2 经济上调整整顿

  7.2 对建筑政治的反弹

  --

  7.3 打开建筑界的门窗

  7.3.1 政府重建学术环境

  7.3.2 学界谈论焦点话题

  7.4 新时期展开新气象

  7.4.1 砸烂传统之后的古典复兴

  7.4.2 旅馆带头探索设计新观念

  7.4.3 艰难起步阶段的创造热忱

  7.4.4 地域建筑是繁荣创作的先锋

  7.4.5 城乡住宅人本主义的回归

  7.4.6 特区建设和开发区的试验

  7.4.7 唐山废墟上的新家园重建

  第8章

  设计市场和建筑创作: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90年代

  8.1 南巡讲话的新动力

  --

  8.2 建筑设计市场初创

  8.2.1 设计市场的经济本位

  8.2.2 全国性房地产大开发

  8.2.3 设计中的新形式主义

  8.2.4 欧陆风崇洋心态写照

  8.2.5 注册建筑师制度实施

  8.3 建筑创作超越自身

  8.3.1 经典建筑类型的新表现

  8.3.2 建筑环境意识的新觉醒

  8.3.3 建筑创作文化观的重建

  8.3.4 基于本体的象征与隐喻

  8.3.5 从援外到开拓国外市场

  8.3.6 外来作品经验超越形式

  8.4 迎接21世纪的花束

  8.4.1 首都航站楼总结新意识

  8.4.2 国家大剧院预示新观念

  8.4.3 国际建筑师协会大会的新方向

  结语 创建信息社会的新建筑

  --

  (参考资料: )

获得荣誉

获得荣誉

  获得年份

  荣誉名称

  2017年5月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参考资料: )

作者简介

  邹德侬,男,1938年8月生于山东,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现代建筑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