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宝积经

是唐代调一补功菩提流志等翻译的佛经。

  • 作品名称 大宝积经
  • 外文名称 Mahā ratna kūṭa sūtra
  • 作品别名 宝积经
  • 类别 佛经

记载

  《大来自宝积经·净居天子会 》「以下简称《净居天子会》」,原名《梦说》,首见於开皇十360百科四年(西元594年)法经所撰《众经目录·众经失译三》之中屑应辣。虽然《大正新修驼她朵大藏经勘同目录》记载该会为竺法护(约西元266至313年时人)所译,但是,在目前最早的经录而且同时是距离竺法护时代最近的经录。

  西元502至51破星志应培农8年间,梁朝僧佑所编的《出三藏记集》中,并没有收录此经。由此可见这部经的翻译者、翻钢坏止雷温只译年代可能都有问题。且不论这些棘手的问题,应不应该注意的是他别具特色的内容。

  叙述世尊受金刚摧菩萨之请,条列式地为未来的菩萨开示梦见验眼慢低女为一百零八个梦相的原因诗攻类与相对的修行应凶戏方法。换句话说,从这部经以梦到何等梦,是菩萨某地,出现在每一个长行解说中看来,可以说每个梦境都有「印证菩萨阶位」的作用。这特殊的主题,若与它跟「梦」有浓余眼演关的经典 如声闻藏《阿难七梦经》等这类「预兆」的经典以及大乘修多罗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梦行品第五十六》等,则是藉「梦」以阐明「空」义等等 相较之下括印怀卷房换尼八得,不是值得注意吗?

宝积概述

  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停船光看福占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亦各有其独立主题,例如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主要论述'般若性空'之思想;第五会'无量寿如来会',宣说弥陀净土之信仰;另如第二、第三、第七、第十一、第二十坑戒四会等则阐扬介北力采职办密教之各种重要教义。此外云黑与犯清己她十低刑草,本经各会所属部类亦极纷杂,如第十四会'佛说入胎藏会'属于小乘部,第一'三律仪会'、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属于律部,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属于般若部,第四十七左义稳船了造会'宝髻菩萨会'属于大集部。故可说全经每一会虽然各有特色,然若就整体而言,则缺乏一贯之系统。又于菩提流志所译二十六会中,有十一会二十二卷为初次翻译者,其余十五会则属重译部分。

四十九会

  四十九会名称、卷数、译者如下:

  会 数 名 称 卷 数 译

  一 三律仪会 卷一至三 新 译

  二 无边庄严会 卷四至七 新 译

  三 密迹金刚力士会 卷八至一四 西 晋 竺营手如希住法护

  四 净居天子会 卷一五至一六 西 晋嫌趋民 竺法护

  五 无量寿如来会 卷一七至一八 新 译

  六 不动如来会 卷一九来自至二〇 新 译

  七 被甲庄严360百科会 卷二一至二五 新 译

  八 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卷二六至二七 梁 曼陀罗效请它总北干

  九 大乘十法会 卷二八 元魏 佛陀扇多

  一〇 文殊师利普门会 卷二九 新 译

  一一 出现光明会 卷三迫门主〇至三四 新 译

  一二 菩萨藏会 卷市零台听武超又氢吸它乐三五至五四 唐 玄 奘

  一三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 卷五五 新 译

  一四 佛说入胎藏会 卷五六至五七 唐 义 净

  一五 文殊师利授记会 卷五八至六〇 唐 实叉难陀

  一六 菩萨见实会 卷六一至七六 北齐那连提耶舍

  一七 富楼那会 卷七七至七九 后秦 鸠摩罗什

  一八 护国菩萨会 卷八〇至八一 隋 阇那崛多

  一九 郁伽长者会 卷八二 曹 魏 康僧铠

  二〇 无尽伏藏会 卷八三至八四 新 译

  二一 授幻师跋陀罗记若机她会 卷八五 新 译

  二二 大神变会 卷八六至八七 新 译

  二三 权测集摩诃迦叶会 卷八八至八九 元月婆首那

  二四 优波离会 卷九〇 新 译

  二五 发胜志乐会 卷九一至九二 新 译

  叫调敌二六 善臂菩萨会 卷九三至九四 后秦 鸠摩罗什

 吃古煤布 二七 善顺菩萨会 卷九五 新 译

  二八 勤授长者会 卷九六 新 译

  二九 优陀延王会 卷九七 新 译

  三〇 妙慧童女会 卷九八 新 译

  三一 恒河上优婆夷会 卷九八 新 译

  三二 无畏德久就困积刘菩萨会 卷九九 元魏 佛周吧友几陀扇多

  三三 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卷一〇〇 西 晋 聂道真

  三四 功德宝华敷菩萨会 卷一〇一 新 译

  三五 善德天子会 卷一〇一 新 译

  三六 善住意天子会 卷一〇二至一〇五 隋 达摩笈多

  三七 阿阇世王子会 卷一〇六 新

  三八 大乘方便会 卷一〇六至一宽滑委色笔河福〇八 东 晋 竺难提

  三九 贤护长者会 卷一〇九至一一〇 隋 阇那崛多

  四〇 净信童女会 卷一一一 新 译

  四一 弥勒菩萨问八法会 卷一一一 元魏 菩提留支

  四二 弥勒菩件章乡甲战好营盾细萨所问会 卷一一一 新 译

  四三 普明菩萨会 卷一一二 秦 失 译

  四四 宝梁聚会 卷一一三至一一四 北 凉 道龚

  四五 无尽慧菩萨会 卷一一五 渐立何新 译

  四六 文殊说般若会 卷一阀只充乐一五至一一六 梁 曼武你迅江扩护陀罗仙

  四七 宝髻菩萨会 卷一一七至一一八 西 晋 竺法护

  四八 胜鬘夫人会 卷一一九 新 译

  四九 广博仙人会 卷一二〇 新 译

梵本残片

  本经缺味三深规又纪叠钻才签之梵本,今仅存部分断简残片。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等载,玄奘自印度归返时,曾带回本经之梵本,玄奘译完大般若经六百卷后,诸交卫深编安医数方名德又敦请玄奘再译本经,然其时玄奘已精力殆尽,而预知寂期不远,遂舍却所请。但玄奘所带回之梵本,今已不存。另据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第十三章、第二十章等所载,本经之梵文原本,与《华严》、《大集》、《般若》等经相同,均有十万颂之多,后因辗转传译,而仅余今之四十九会一二〇卷。

西藏译本

  本经另有西藏译本,题为'大宝积法门十万章'(藏Dkon-mchog brtsegs-pa chen-poh!i chos-kyi-rnam-gran%s leh!u ston%-phrag-brgya-pa ),亦有四十九会,然西藏译本原为各会单独传译,且缺少其中若干会,后乃自汉译本补充数会,并仿其四十九会之制而集成者。本经各会之注疏极多,北魏菩提留支所译之《大宝积经论》四卷(安慧著)为第四十三会之释论,同为菩提留支所译之《大宝积经释》为第四十一会之注释,潜真之《大宝积经疏》三卷为第十五会(不空译本)之注释,康僧会之《大宝积经子注》为第十九会(安玄译本)之注释,此外,第五会、第四十八会之注疏甚多。

五部之一

  《大宝积经》,在中国佛教界,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高的地位。《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组成中国佛教史上所称的五大部。

蕴涵意义

  本经的经题,古代的译者,或从人立名,如〈大迦叶品〉,〈普明菩萨会〉 。或从法喻得名,如《大宝积经》、《宝顶经》、《摩诃衍宝严经》、《佛遗曰摩尼宝经》。或从人法喻得名,如《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然据经文的「珍宝之积」、「宝积」、「宝严」来说,本经实应名「宝积」。古人或译为「宝顶 」,或译为「宝严」,梵文都是Ratnakūṭa。 什么叫宝积?宝是譬喻,凡稀有的,珍贵的,有妙用的,叫做宝。宝所喻的是法宝;宋译作「正法」,也就是妙法。正法,是佛所证的,依此而觉悟成佛的 。约圆满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如来的自证化他,是最清净的妙法(喻如白莲),如《法华经》所说。但是,菩萨也能分证妙法;二乘圣者, 也同样的契证妙法,所以说∶「须陀洹初得法身」等。正法虽是本来如此的,但从实践而体悟来说,这是稀有的,珍贵的,有妙用的。因为唯有信解、随顺、通达,才能转迷启悟,超凡入圣,才能了生死,才能度众生,才能无边福德庄严,才能究竟成佛。这是不共世间的正法珍宝。

  本经与《金刚经》一样,「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依三乘共证的正法说。三乘圣者的体证正法,都不离无所得的中道。所以古人说∶「无所得小,无所得大」。又说∶「一切大乘经,同以无二显道为宗。乃至小乘经意,亦不外此」。然本经的主要意趣,是宣说大乘行,著重在从加行位到通达位。大乘的核心 ,是大菩提愿为本,大悲心为上首,空慧为方便的。如本经所明的菩萨道,略分三段:一、修广大正行,重于菩提愿。二、习甚深中观,重于空慧。三、作教化事业,重于大悲心。综贯这三德而修行,才成为菩萨正道。

  依此来解释经题,可约宝积、宝顶、宝严--三义来说。

  一、正法的珍宝,是依三德而证正法。这是真实菩萨行,一定是广集无边福智功德珍宝的。如经中说到真实菩萨,就说有「四大藏」、「摄诸善根」、「无量福德庄严」。为了说明「菩萨福德无量无边」,用大地等十九种譬喻来显示。所以菩萨的正法珍宝,是宝积;这是经题的本义。

  二、极广大的,才能极崇高。如宝塔一样:塔基广大,又一层层的叠积起来,才有高耸云空的塔顶。所以,由于正法珍宝的无边积集,显出了菩萨体证正法的高超。如经说菩萨是真实佛子,绍隆佛种;初发心菩萨,就已胜出声闻,为人天所礼敬。因为是宝积,所以成宝顶。积是积集,积集了就崇高。《维摩诘经》有香积世界,奘译作香台,台也就是高的意思。这与一般的好高骛远,说心说悟,而不知平实的广积功德,是怎样的不同!

  三、这样的正法,极广大又极崇高,显出了正法的宏伟庄严,不同于小乘,如塔的广大崇高,显出了宏伟而庄严一样。所以又称为宝严。同一梵语,而古德三译不同,意义还是一贯的,相显相成的。梵语摩诃,译为大而含有多与胜二义。本经所说的正法珍宝,宝积是众多义; 宝顶是殊胜义;积而至顶的宝严,是大义。所以本经叫《大宝积经》。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大宝积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