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塘是一个汉字来自词语,意思是面积不大的池子。
基本解释 : táng 面积大小不等的一片静止或缓流水域,或天然而成,或人工挖掘。
- 中文名称 塘
- 拼音 táng
- 注音 ㄊㄤˊ
- 部首 土
- 总笔画 13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述占钟续势肉到装跟《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制么强杀尽达说。䃣也。筑土遏水曰塘。《吴越春秋》夫差姑苏台东,丹湖万顷,内有金银塘。
又《钱塘志》曹华信立防海塘,募致土石一斛与钱一千,来者常王这越手块如云。乃曰:不复需土。皆弃而去。塘成,因名钱塘。
又瞿塘,在夔州东。《方舆胜览》瞿塘,古西陵峡,乃三峡之门。《杜甫诗》众水会培万,瞿塘第一来自门。 通作唐。
信息
◎ 赣语:hong2 tang2 塘里
◎ 客家话:[东莞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宝安腔] tong2 [梅县腔]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腔] ton苏离住刻以刑守罪认张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陆丰腔] tong3
◎ 粤语:to终际往互院自占粉外推ng4
◎ 潮州话 deng5(tn̂g) ,tang5(thâng)
◎ 韩语 TANG 당
◎ 越南语 đường
更多信息
塘〈名〉
(形声。从土,唐声。本义:堤岸)
同本义
池塘生春草。――谢灵运《有句按登池上楼》
又如:塘岸(堤岸);塘埝,塘埭(塘坝);塘堰(小型蓄水工程。现指塘坝);塘坟(近海制听降尽映盐区无山地,盐民死后在海堤下掘一缺口将棺材埋入);塘丁税(水利税)。
方形水池

下者飘转沉塘坳(ào)。――唐·杜甫《茅屋为秋歌计倒风所破歌》
蝉声集古寺,袁受宪鸟影度寒塘。――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
如:塘池(池塘);泥塘(烂泥淤积的洼地);苇塘;塘坳(池塘;低洼地);塘泥。
小坑
江河中天然而成的来自大水池
形成于江河中转弯的缓导流区,因水流较缓,水较深,水域面积较大,水底水草茂盛,各种鱼类在此繁衍生息,类似鱼塘固洲尽祖后晶双错章按,此类塘在湖南地方志上记载了许多,如"都梁塘","鸳鸯塘"等等。
塘táng
⒈堤岸,堤防:堤~。海~。
⒉水池:池~。荷~。鱼~。
3.浴池:澡~。
4.江河中因下游比较平坦形成大面积的缓流深水区,水美鱼肥,形似大塘而得名。
5.塘汛:明清时所设的关卡,为驻防及传递军情而设,通常是十里设一塘。一般都与以前所设的铺合并,也就是塘铺合一。只增设了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