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性别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究

20呼联绝刚底再甲英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的图书《性别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究》,作者是焦杰。

  • 书名 性别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究
  • 作者 焦杰
  • ISBN 9787500498599
  • 页数 273页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书籍信息

  作 者:焦杰 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则述弱视调热认促争-1

  版 次:1

  页 数:2来自73

  字 数:283000

  印刷时间:20慢践延织画组久要哥效11-6-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批时要:9787500498599

  包 装:平装

内容介绍

  《性别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究》由焦杰编著。

  《性别360百科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波纸布究》这部著作围绕着男阳女阴、男实球时延所计密终尊女卑和窈窕淑女三个方面,从性别视角对《易》、《礼》、《诗》三部经典中的妇女观进行了分析和解构

者简介

  焦杰,1964年生,辽宁海城人。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1988年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2010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星几史文献学专业博士映排需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女性来自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史、社会性别史。先后在360百科《中国史研究》、《妇女研究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及台湾的《大陆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民间信仰》沿的工作,主持并完成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唐代公主与长安道观研究暨旅游文化的开发》的工作,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唐代女性导括行深将础者四请本省与宗教》的工作。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绪论

  一 著作的缘起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 研究现状与不足

  四 中国妇女的现状

  第二章《易经》确立的传统性别观念

  第一节 《周易》的性别立场与性别视角

  一 《周易》的作者与性别立场

  二 《易传》的作者与性别立场

  第二节 乾坤之德的变化与性别意识

  一 乾坤卦辞和爻辞的取象与性别无关

  二 《彖传》和《象传》的解释与性别无关

  第三节 《周易》中的男性至上观

  一 男大女小的夫妻模式

  二 男主女从的婚恋想口当试模式

  三 尊父轻母的家护球注状庭模式

  四 一夫多妻的家庭模式

  第四节 《周易》中的妇女观

  一 主中馈无攸遂

  二 女人目光短浅

  三 婚姻守贞

  第五节 男阳女阴与战国以后妇女观的发展

  一 《文言资仅牛八笔永攻》与乾尊坤卑

  二 《系辞》与乾男坤女

  三 汉以后易学中的男性至上主义

  小结

  第三章 《礼经》构建的性别等级制度

  第一节 礼仪创建者与解释者的性别视角

  一 礼仪创建者的性别视

  二 礼仪整理者与阐释者的性别视角

  第二节 重男轻女的成年礼

  一 男子的成年礼加冠

  二 女性成年礼加笄

游重划乱来  第三节 防止乱族和强调成妇的士婚礼

  一 议婚于祖庙的含义

  二 教于公宫的目

  三 亲迎、共牢合卺与脱缨

  四 见舅姑和舅姑飨妇

  第四节 强调父权贬抑母权的丧服制

  一 重父党轻母党

  二 重父亲轻母亲

  三 重丈夫轻妻

  四 兼顾父权与夫权

  第五节 强调妇顺和男女之别的《礼记·内则》

  一 妇侍舅姑要柔顺

  二 妻侍夫严守男女之别

  第认春只始力十息拉敌场诗六节 男尊女卑与战国以后夫权的强化

  一 男主女从与婚礼意义的改变

  二 三从之义的演变与夫权的加强

  小结

  第四章 《诗经》中的传统女性观

  系虽福宗县色标通为第一节 《诗经》编撰者与注释者的性别立场

  一 为礼乐制度服务是编集《诗经》的目的

  二 贵族解诗用诗往往不顾诗处秋学良就想养站屋案

  三 《诗经》三百首的作者为贵族群体

  四 毛亨郑玄解诗的性别立场

  第二节 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

  一 窈窕的本义

  二 淑的含义

  三 具有君子美德的淑女形象

  第三节 《诗经》中的其他女性观

  一 多生多育

  二 高大健壮

  三 男女美的标准差距不大

  第四节 《毛传郑贵每风该升南短日复难笺》的后妃之德

  一 《关雎》诗义与淑女形象的变化

  二《毛传郑笺》中淑女的形象

  小结

  第五章 经传妇女观异同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经传妇女观的异同

  一 西周春秋礼乐制度妇女观

  二 战国秦汉儒家妇女观

  第二节 妇女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 妇女观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

  二 妇女观发生变化的思想背景

卷啊施散酸课交击路及盐  余论

  附录一 如何反思两性关系与两性差异

  一 理论与材料的缺陷

  二 几个观点的高给使办不合理性

  三 人类应该如何反思自身

  附录二 从中国古代女性马阿自临班继雨小名字的演变看社会性军比检谈热别文化的建构

  一 先秦妇女的称谓、名字与社会性别文化

  二 两汉妇女名字特点与社会性别文化

  三 魏晋六朝妇女名字特点与社会性别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性别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