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杂棉66是来自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杂交配组育成的棉花新品种,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3317360百科E。2004~2005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及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均名列前茅。表现结铃性强,铃大产量高,皮棉品质优。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棉200703)。
- 中文名称 苏杂棉66
- 生育期 130天左右
- 株高 120厘米左右
- 整齐度 85.02%
概述
--高产稳产、铃大桃多来自、抗逆较好、易采质优
特征特性
该品种全生育期长势稳健,整齐度较好,植株塔形较高,茎杆绒毛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结铃性强,铃卵圆审排普危陈守形,较大,吐絮畅,易采摘。省区试两年平均: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省区试平均单铃籽棉重6克、衣分40%、籽指10.74克、霜前花率高(89.84%)、绒长30.74毫米、整齐度85.02%、比强度30.64、马克隆值4.83、纺纱均匀性指数147.6,抗(耐)枯黄萎病。
产量表现
扬州大学农学院2006年高产栽培试验,5个观测点平均籽棉单产372.6公斤,得出结论:该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结铃性强,铃大铃重,易实来自现高产和优质的同步。该品种在国家长江流域2006年棉花新品种展示中也名列前茅。
2005-2006年各地试验示范均表现优异,其中,在江苏东台市农业局经作360百科站组织的12个品种参加的品比试验中,籽皮棉产量均排名第一位,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若兵音散却言司内补两利号增产42.2%和42.9%,反映该品种铃大、产量高、结铃性强;在大丰市,草埝镇双河村5组农户余永堂示范种植2.8亩,籽棉单产达354.6公斤,亩产值达1759.6元;另外在江苏射阳、如东等地试种也均表现桃大高产;在启东海复镇械各广数塘坊村由启东农业局组织的试验示范中排名6个参试品种第一位,籽棉单产达424公斤,农户徐学冲反映该品种桃大吐絮畅、抗病抗倒、结铃性强(亩8万桃左右)、增产潜力大;在安徽池州示范种植籽棉单产均在300公斤以上,茅坦乡汀州村农户谢发胜种植5亩,籽棉单产达写啊410公斤;在无为组织的28个品种参加的品比试验中名列前茅,籽棉理论单产446.4公斤;在望江县华阳镇白沙村王进来种植户亩产籽棉400公斤以上,认为该品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高产稳产好品种;在湖北孝感,孝南区朋兴乡朋兴村二组农户肖常州种植3.5亩,实收籽棉单产达420公斤;在江西新余市种子公司组织的试验示范中,罗坊镇四方村农户刘细茅种植该她记具选际根等青岩图品种,实收籽棉单产犯商模唱思两补航激言干达403.13公斤。
找冷云技祖希栽培要点
1、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育苗移栽一般清明后播种,选冷尾暖头干籽下种。大田适宜种植密度冲等降食联然华:高肥水条件下1300~1500株/亩左右,中等肥水田块1500~1800株/亩左右。
随易去背慢根别蒸著完采 2、施足基肥,重施钾肥。该品种对钾需求量较大,在施足氮、磷肥基础上,要重施钾肥,扬州大学农学院2005年该品种栽培试验氮、磷、钾之比以1:0.26 : 1.15为宜。开花后重施花铃肥。
3、看天、看地、看苗合理化控,少量多次,前轻后重。该品种长势强,结铃盛期仍保持旺盛生长,因此打顶后仍要化控,防二次生长。
4、根据虫情需要,防治好蚜虫、盲蝽象、棉铃虫等病虫害。
------善由第让----------------------------
品种赞美
铃大铃多结铃强,高产优质吐絮畅。
综合抗性适应好,稀植高肥回甲兵夺产量。
----------------------------------
栽培技术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2006年度,我院承担了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找免坚杂交棉苏杂棉66的高产示范工耐格耐样作,根据该品种2005年的研究结果,设计适合于该品种产量潜力表达的栽培技术,并于生育过程中对棉株生长进行观察、测定,主要结果总结如下被降林夜。
一、试验设计和处理
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6年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试验设计密度为每亩1500株,施氮量为每亩25kg,试验面积1.1亩,等行距种植,行距90cm,株距随密度而定。
2、栽培技术板应用情况
试验于4月9日播种育苗,5月聚应吧己沙角17日移栽。氮、磷里杀死讲计理预、钾肥用量按设计用量进行。其中氮肥亩用量为纯氮25kg,肥料运筹为移栽时施用安家肥,氮占20%;花铃肥分菜稳若治规织酸两次施用,第一次乎称弦谈着诗测英唱优于初花期进行,氮占18%;第二次于盛花期施用,氮占47%;桃肥于8月15日施用,氮占15%。磷肥使用过磷酸钙,亩用量为40kg;钾肥使用氯化钾,亩用量为35kg,分别于移栽时和第一次花铃肥施用时各占50%。DPC(缩节胺)大田共使用四次,第一次于盛蕾期进行,亩用量为1g,第二次为2g,于初花期进行,第三次用量为3g,于盛花期进行,第四次于打顶后第8天进行,用量为4.5g。所有小区棉花于8月5日打顶。农药使用,苗床期防治一次蚜虫,蕾花期防两次盲蝽蟓,于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喷药防治一次,8月中旬后防治斜纹夜蛾一次。
3、考察内容
3.1测定该品系的株高、蕾和棉铃的动态变化。
3.2成熟期进行测产和实收计产。
二、结果与分析
1、试验产量高,铃重大
表1表明,测产的5个点理论籽、皮棉单产分别都在350kg和150kg以上,平均实收籽、皮棉产量达372.8 kg 和140.7kg,即该品种在2006年度表现高产量水平,也进一步证明了该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表1进一步表明,苏杂棉66单株结铃能力强,在1500株的密度下,单株成铃平均在47个,群体成铃达7万桃以上,说明了该品种具有较强的结铃性。由铃重则表明,该品种铃大铃重,整株平均单铃重达5.86g。由此可见,本年度的高产试验充分表明了该品种的产量潜力和产量构成的协调。
表1试验田苏杂棉66的产量及其构成
项 目 | 观测点 | 平 均 | ||||
1 | 2 | 3 | 4 | 5 | ||
单株成铃/个 | 53 | 45 | 48 | 43 | 47 | 47.2 |
亩成铃/万个 | 7.95 | 6.75 | 7.2 | 6.45 | 7.05 | 7.08 |
铃重/g | 5.5 | 6.1 | 5.7 | 6.1 | 5.9 | 5.86 |
衣分/% | 37.5 | 38.1 | 37.7 | 38.1 | 37.4 | 37.76 |
亩籽棉产量/kg | 381.9 | 365.4 | 375.6 | 356.2 | 384.5 | 372.8 |
亩皮棉产量/kg | 143.2 | 139.2 | 141.6 | 135.7 | 143.8 | 140.7 |
2、株高生长平稳,出叶速度符合高产形成要求
根据其田间的营养生长特征表明,苏杂棉66在整个生长期的株高逐渐增加,对照高产株高的生长要求,株高在各个生育期的生长指标都符合生长诊断要求,株高日增量在前期不超过2cm,后期不超过1.5cm,即整个生育期株高表现出生长平稳的态势。
出叶速度进一步表明,主茎出叶数逐渐增加,但出叶速度逐渐减低,这有利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促进产量器官的形成,这为苏杂棉66高产的获得奠定了高质量的营养生长基础。
3、现蕾量大,成铃速度快
根据其田间的产量器官增长特征表明,苏杂棉66的单株现蕾量在开花前不断增加,开花后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现蕾量。现蕾速度进一步说明该品种在蕾期具有高的现蕾能力。
单株成铃数的变化则表明,随生育进程推进,成铃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盛花后增加更为明显。由成铃强度则进一步说明,伏桃成铃强度高,这说明了优质与高产的同步进行。
果节量的增长同样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特别是在8月15日前果节增长速度快,即有效果节的形成速度快。由此可见,苏杂棉66具有高的有效生殖生长势,这是高产形成的直接基础。
4、果枝始节位低、伏桃多、成铃率高
观测表明,苏杂棉66平均果枝始节位为6.5,说明该品种花芽分化早,早发性强。
四桃分布则表明,该品种的平均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分别为5.8、29.8、7.6、4.1,即该品种大量形成伏桃,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同步。
5、群体LAI(叶面积指数)变化合理
根据其田间的LAI动态表明,LAI在整个生育期变化与高产要求完成一致,开花时为2.54,于结铃盛期达最大,为4.18,且以后下降速度慢,这为大量成铃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
三、结论
由2006年度对苏杂棉66的高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在合理的栽培技术调节下具有生长稳健、群体发展合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快,生殖生长势强,优质桃形成快,铃大铃重的特征,并能实现高产和优质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