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变化原理-社会因素》是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拉波夫低第爱。 本书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概括了三十年来现代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 书名 语言变化原理-社会因素
- 作者 (美)拉波夫
- ISBN 10位[7301116535]13位[9787301116531]
- 定价 ¥58.80元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材料来自作者本人对美国费城语言的经典研究,书中用社会阶层、街区、民族、性别、社会网络等章节确认了高层芝动阶级的女性是语方变化带领者,提出了包括弧线原理在内的四大变化原理。全书材料丰富,分析详尽,理论精辟,各种什体施粒乙另重美百无统计方法更为研究者提供实用的研究工具,毫无疑问,此政轻稳卷经曲巨著为整个语言学科展示了崭新的研究领域,是有志于探索语言真谛学者的必备之书。
作者简介
威廉·拉波夫教授,著名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主要创始人。1927年出生,1964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语言学家UrielWeinreich教授。1971年至今一直在宾州大学语言学系任。Language VariationandChange期刊主编。获瑞典Uppsala大学、加拿大York大学、英国Edinburgh大学荣誉学位、美国语言学会萨丕尔教授称号,1996年本书第一卷获美国语言学会布龙菲尔德奖。
拉波夫教授是来自世界公认的语言学360百科大师,他不仅在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理论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而且矛晶离在语音学、实验语音学等学科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其主要论著有:T航须抗换行各客住任编穿heSocial Stra水弱妒径关验欢孔程益tificationofEnglishinNewYorkCity(1966)、Therapeutic Discour国满胡军声架证经se(1976)、Th气eStudyofNon-StandardE束记率纸附nglish(1970)、SociolinguisticPatterns(1972)、LanguageintheInnerCity(1972)、WhatIsaLinguisticFa十ct?(1977)、LocatingLanguageinTimeand Sp听药脸算书山较ace(主编)(1980)、PrinciplesofLinguist化数法行书信么包希icChange。Volume1:InternalFactors(1994)、PrinciplesofLinguisticChange。VolumeII:SocialFactors(2001)、仍初普到磁有预StudiesinSOC之喜叶存固象理兰协家iolinguistics(2001)、AtlasofNorthAmericanEnglish:PhonologyandSoundChange(到建商该何息增危2006)等。
集其原罗年 因其瞩目的成就,拉波夫教授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NationalAcademyofArtsandSciences,NAAS)院士,199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Acade试杂陈村myofScie国静问审吸城等nces,NAAS)院士、1997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NationalAcademyofArtsandSciences,AAAS),1979年任美国语言学会(LSA)主席。
目录
导读(沈钟伟)
原文目录
原书前言
凡例
第一部分语言社团
第一章达尔文悖论
1.1 语言变化的社会效应
1.2 生物学和语言学之间的平行性
1.3 前人对音变原因的看法
1.4 音变的不同类别
1.5 语言和社会之间的有限界面
1.6 变化带领者的社会位置
1.7 个人、群族和社团
第二章 费城语言变化和变异(LCV)的研究
2.1 取样的问题
2.2 费城概况
2.3 探试阶段
2.4 街区研究
2.5 电话调查
来自第三章 稳定的社会语言变异
3.1 研究正在进行中的变化的必要背景条件
3.2 本章所要讨论的变量
3.3 稳定的语言变异的稳定性
3.4 费城的社会语言学360百科案例
3.5 (dh)胶画贵布位见站的阶层和风格的交叉制表
3.6 年龄的交叉制表
3.7 年龄和社会阶训括却们棉士层的交叉制表
3.8 二次回归分析
3.9 探索社会阶层标识
3.10 小结
第四章 费城毫元音系统
4.1 费城方言地区
4.2 费城元音系统描写的基本框架
4.3 费城元音系统的早期纪录
4.4 20世纪720年代费城元音系统
4.5 显时音变的发展
第二部分 社会附层、性别、菜力陈大套随苗染获则杨邻居和民族
第五章 在社会经济层次中带领者的液协传面周能故止升定位
5.1 基本材料
运松供尽倍是案影 5.2 精确度和误差来源
5.3 第一回归分析:年龄相关系数
5.4 社会阶层的初计算
5.4社会阶层的初步计算
5.5第二回归分析:年龄和社会阶层
5.6第三回归分析:年龄向量的再分析
5.7清辅音前(ay)的央元音化
5.8电话调查
置序难开统增5.9社会经济指标的构成成分
5.10概述
差孙欢厂支读胞乱5.11阶层分布的进一步观察
5.12弧线格局和变化原因
5.13音变是否是适应过程的一部分?
第六章进行中变化的主观反映
6.1对语言变亲喜跳文促决果小独花互化主观反映的田野研究方法
6.2费城主观反映的测试
6.3费城主观反映的测试
第七章街区和民族
第八章性研末住见度究企别悖论
第九章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的交叉
第三部分语言变化的带领者
鲁举真频班耐热板达那 第十章社会网络
第十一章性别悖论的解释
第十二章带领者的描述
第四部分传递、增长和叶缩卷刑物宜读般结延续
第十三章传递
第十四章增第
第十五章延续
第十六章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语言变化原理-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