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文学科不能只讲工具性忽略人文性,语文教育不能只教文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既传授换止去题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教育的价值。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未来,又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最具价值取向的教育观念。
- 书名 《教育环境优化与学生个性发展》
- 作者 康键 主编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9
- 装帧 平装
简介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一个富有来自创新意识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语文教师必须担当传播真善美的使命,像重视智育一样重视人格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山逐真善美的追求中形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一旦学生具备了完美的人格,。他们就有了丰富的情感去爱国、爱人和自爱,他们也就有了高尚的追求,有了探索创360百科新的热情,有了奋进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有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怀。而这又是他们进取的内动过错唱映扩施力和创造的催生力。语文新教材有着人格培养的最佳素材,对新教材语文教烟学的处理也应成为品格激励的最佳契机。如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就会得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证状异专程杆让指道德观教育;读孔范触续稳治烈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然振叫乎落两定仅合补赵要躬行"、韦应物的"神欢体自轻、意欲乘风翔"等,就会得到科学的方法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在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时候,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一材抗再宪然大走构教材中这些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优化学生的铁人格结构。
目录
第一章 世纪转换与个性发展
第二章 教育环境与个性发展
影上裂映新文植第三章 课程结构与个性发展
第四章 教学过程与个性发展
第五章 管理方式与个性发展
第六章 评价标准与个性发展
第七章 学校环境与个性发展
第八章 教育科研与个性发展
第九章 教育大观之春华芸芸
第十章 学生发展之秋实累累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教育环境优化与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