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克鲁什内山脉

也叫"厄尔士山"(来自Erzgebirge;德语意为"矿山")。在捷克同德国华依矿停良本的边境处,长150公里。最高峰克利诺韦茨山,海拔1,244米。一般海拔50皮必0-1,000米。南坡陡,北坡缓今掌鸡即思吗。主要为片麻和花岗岩组成。有褐煤、铀、钨、锡、铜等矿。采矿业发达。多温泉,为疗养区。山区有浓密的混交林。

  • 中文名称 克鲁什内山脉
  • 外文名称 Erzgebirge
  • 地理位置 捷克、德国边境
  • 别名 厄尔士山

简介

  克鲁什内来自山脉

  Krusne Hory

  捷克语作克鲁什内山脉(K360百科rusne Hory),英语作奥雷山脉(Ore Mountains)。

地理位置

  波希米我李员衣何投倒影亚高原边缘山系。沿德国-捷克边界延伸160公里(100哩),平均宽度4 0公里(25哩)。波希米亚(东南)一侧有陡崖,局部高600∼750公尺(2,000∼2,500呎)显回至密测及降章沙在奏。西北侧坡度平缓。最高点,捷克境内的克利诺韦茨山(Klinovec,海拔1,244公尺联体〔4,080呎〕)和德国境内的菲希特尔山脉(Fichtelberg,高1,214公尺〔3,983呎〕),位于山脉之中心。东北开两端是洛乌奇纳(Loucn工商a,海拔956公尺〔3,136呎〕)山,西南端为斯皮恰克(Spicak,高1,115公尺〔3,658呎〕)山。

矿产资源

  该山脉的名称就表明这里具有采矿传统,工匠们世世代代成群结队前来开采金 、银、铅、铜、钨和沥青铀。矿产资源吸引了来自西北方的中世纪德国移民矿工,给整个地区带来了浓厚的德国传统特色。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被驱逐为止。除原有的矿业外,德国人发展起林业、家具制造、纺织业和一些种植业。山脉两侧居民点的主要形式为小城镇。1945年后,该地区居民由几乎全是德国人变为几乎全是捷克人。有来自些地方,如伸入德国领土的西部,人口大量减少民推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希莫夫(Jachymov,指础捷克境内)和奥厄(A360百科ue,当时属东德)的铀矿得到开发。捷克比利纳(Bilina)河流域霍穆托夫(Chomutov)和此敌展走械侵盐莫斯特(Most)周围开采了大量褐煤。

交通

  厄尔士山脉公路交通良好。也有铁路,但大陡崖形成障碍,使波希米亚一侧的线路蜿 蜒曲州含政基美皮件教故折,常常是之形路线。厄尔士山脉众多矿泉和冬季运动场所促进了歌比旅游业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克鲁什内山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