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逮至隋唐,道家与道教气象为之一新,思想更加深邃,气势更为恢弘,然其要不出如下诸端:在本体论方面,他们提出了道与气、道体与心体等方面的论证;在认知论方面,他们结合修养实践,提出了道性与众生性、心斋与坐忘、体道与行道、穷理尽性、安静心王等方面的理论:在思想方法上,他们提出了道德相须、体用双举、三一为归、形神合一等的辩证;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他们力图在现世中追寻超越的理想,强调治身与治国的一致性。《隋唐道家与道教》正是以上述问题为纲要,以人物为线索,深刻、全面、来自系统地展现了隋唐道家与道教的历史风360百科貌,同时,精湛地分析了道家、道教与儒家及佛教的互动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的思想概况。
- 书名 隋唐道家与道教
- 作者 李大华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定价 110 元
版权信息
书名:隋唐道家与道教
作者:李大华
定价:¥110.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3895
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编辑推荐
《隋唐道家与道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厂头简介
李大华,1956心血改回密沙年生,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深来自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360百科,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道教文化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已出版《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道教思想》、《李道纯学案》等著作。李刚,19妒液好款府屋球个脚厚易53年生,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细析世新斯杆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副组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已出版《重玄之道开启众妙之门……道教哲学论稿》、《何以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一一道教哲学论稿之二》、《汉代道教哲学》、《劝善成仙一一道教生命伦理》等著余作。何建明,196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盾衣空刻绿亮关每、博士生导师。已出版《道家思想的历史转折》、《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澳门佛教》、《近代中国佛教与基督宗教的相遇》、"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等著作。
图书目录
绪言
第一章 道神斗心甚了还减胡职调粒家思想的兴盛与隋、唐初诸帝王的崇道政策
一、老庄学说的复兴
二、隋文帝与道教
三、隋炀帝与道教
四、唐高祖与道教
五、唐太宗与道教
六、武则天与道教
第二章 成玄英、李荣的重玄思想体系
一、论玄与又玄
二、论道
三、论有无
四、论动静
五、论本迹、体用
六、论三
七、论生命与心性
八、李荣的重玄思想
第三章 王玄览《玄珠录》的道体、心性学说
一、论"道体"
二、论"道物"
三、论"心性"
四、论"有无"
五、论"坐忘"
第四章 孟安排《道教义枢》以重玄为旨趣的道教哲学思想
一、道德
二、自然
三、有无
四、本迹与体用
第五章 司马承祯的道教哲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二、《天隐子》与《坐忘论》关系考
三、《服油田担伤若果喜夫减评气精义论》:早期服气论
四、《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中期道性论
五、《天隐子》序、跋与《坐忘论》:后期炼气成仙
坐忘得道思想
第六章 唐玄宗的道家思想
架达一、生平与著述
二、唐玄宗道家思想特点
三、"明道德生畜之源的重玄道体论"
四、"道性清静,修性反德的道性论"
五、"因学知道,行无行相的体道论"
六、《真经》之要"在乎理身理国的道治思想"
第七章 吴筠的道教哲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二"道获至无而生天地
三、"道德、天地、帝王,一也"